第3840章(1 / 1)

第3840章

根據朱由崧的指示,李成棟和張肅在修整兩日後,毅然決然的離開了阿拉克鄂博山口外營地,向特斯河堡方向實施突圍。

此時明軍西路軍一共還擁有3個京營步兵團3400餘名官兵(戰兵2000餘人)、2個京營騎馬步兵團2100餘名官兵(戰兵1000餘人)、1個京營騎兵團1000餘名官兵(戰兵600餘人)、1個炮兵哨220餘名官兵及16門野戰炮、1個獨立攻城炮隊50餘名官兵及4門攻城臼炮、1個京營輜重團900餘名官兵(持步銃的護兵120餘人)、1個勇士營騎馬步兵團645名官兵(戰兵300人)、1個勇士營騎兵團640餘名官兵(戰兵300人)、漠北衛所兵2900餘名、輕重傷員1100餘名。

考慮清軍是絕不可能坐視西路軍安全退往特斯河堡的,所以李成棟和張肅便把炮兵、傷員、輜重車輛及相應曳馬布置在了行軍隊列的中部,然後在炮兵等中部隊列的兩側布設了各團的輜輔人員,而在輜輔人員的外側又各自布設了1700名戰兵和護兵;至於京營騎兵團的戰兵則和已經換上了戰損官兵留下來的前裝線膛步銃的勇士營騎馬步兵團充當全軍後衛;而李成棟本人則率領勇士營騎兵團及全部漠北衛所兵為全軍前鋒。

之所以明軍這邊把戰力薄弱的北庭和燕然衛所兵作為前驅,主要是考慮到這些衛所兵到時候會不戰自潰,因此為了避免潰兵牽動整隊陣型、也是為了讓潰兵能吸引部分清軍的注意力,所以,擺出了一個實際是“U”型的移動陣型來。

明弘光十六年、清弘光十七年七月三十日上午巳正(10:00)前後,明軍西路軍行止距離阿拉克鄂博山口外營地約10公里遠的地方時,果然遇到了清軍的圍攻。

由於明軍一路是行在還算平坦的高原荒漠上,所以清軍從一開始就意識到自己沒可能打西路明軍一個措手不及,因此,就沒有浪費馬力,而是慢慢的從四面圍了上來。

注意到清軍的行動,李成棟立刻按照事先與張肅的約定,指揮勇士營騎兵團及漠北衛所兵向正面的清軍馬隊衝去。

清軍理所當然的派出馬隊予以攔截,結果便上演了一場蒙古人之間的內戰。

是的,清軍中善於騎射的也是蒙古人,剩下漢裔和滿裔官兵基本都是騎馬步兵和騎馬重步兵,沖陣尚可,卻不能指望他們能進行馬戰。

但眼下既然明清蒙古人的“內戰”,就別指望他們能打得多好看了----雙方都是騎射,基本上很難看見大開大合的馬上白兵相接----這不,雙方抵近后,彼此都迎來了一陣箭雨,只不過清軍騎兵打馬轉向避讓了,而明軍這邊則頂着手盾硬沖了過去。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