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5章
等到第二天,清軍再次發起進攻時,迎接他們的就不是以蒙古兵為主的防禦部隊了----根據勇士營騎兵第5團團長呂飈、勇士營騎馬步兵第8團團長徐金鵬、勇士營騎兵第9團團長沈閣臣的會商結果,北固城內的三個團進行了重新編組,其中大部分的明軍官兵都抽調了出來承擔城南方向殘存的城外工事的防守,至於勇士營中的蒙古兵則主要布置在威脅程度較低的其他三面,並以三五人的規模逐次補充到城南受損部隊中,然後在人數眾多的明軍官兵的教導下,在實戰中學習該如何進行陣地戰----還懵懵懂懂的以為能跟昨天一樣,輕輕鬆鬆就獲得進展的清軍當即就吃了大虧。
是的,相比戰爭經驗非常有限的蒙古兵,勇士營中的明軍官兵卻是久經戰陣的精銳----弘光五年後,明軍開始逐步縮編,大量在萬曆、天啟、崇禎年間加入明軍的老兵相繼被汰淘了,取而代之的都是弘光五年後陸續服兵役的新兵;然而考慮到有些老兵除了會殺人外沒有其他的生存技能,就算拿到了給退伍兵發放的土地和退伍金也不能好好生活下去,所以為了避免老兵到最後流落街頭乃至淪落為匪盜乞丐,所以,對於那些實在放不下刀槍的老兵及下級軍官(其中不乏會種地、經商,卻更喜歡軍中生活的官兵),朱由崧同意由各宗藩、功藩收編,並出海鎮戎各藩的海外領地,但作為退伍老兵中最精銳的一批,卻被大都督府直接編入了各都司麾下的勇士營,繼續為大明朝廷征戰----已經近乎將戰鬥變作了身體本能,所以集團使用起來,戰力其實並不遜色於京營主力,因此,一無所知的清軍便一頭撞上了鐵板,將自己撞得鮮血淋漓、死傷累累。
發現守軍的戰鬥力出現了飛躍式的增長,清軍方面有些狐疑不定了,但巴爾堪實際也沒有更多的應對辦法,所以,就只能寄希望於炮兵能持續壓制了對手了----北固城本身沒有配置紅夷火炮,而勇士營第5騎兵團等也只有少少的幾門虎蹲炮,因此清軍在火炮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只要時間和彈藥供應允許,“應該”是能一點一點碾碎明軍的“外殼”的。
可是,火炮洗地的方式委實有些緩不應急了----在如何處置愛新覺羅·葉布舒的問題上,新京已經沸反盈天了,所以順治皇帝便只能把全部壓力都施加在南線的幾位統兵將領身上,在這種情況下,已經知道多尼一行肯定無功而返的巴爾堪,絕不能慢吞吞的“磨洋工”。
所以在火炮攻擊的同時,巴爾堪便安排了更多的人手去挖引水渠以及填埋北固城東西北三面泥濘的濕地,進而設法在北固城的東西北三面展開進攻,讓守軍顧此失彼。
此外,巴爾堪還企圖誘降北固城內的守軍,甚至還給出了領兵投降者就給予世管牛錄章京的待遇;但投降后給多少畝耕地、多少畝草場的條件根本就不能打動了明軍,所以,巴爾堪的勸降一定程度上是失敗了。
至於為什麼說沒有完全失敗呢,則是因為個別的蒙古兵動心了;但當前明軍在漠北徵收勇士營官兵時,明確要求有家人和家庭牽制----漠南則要求沒有家庭牽制,以避免各衛高層對勇士營官兵保持影響力----所以,為了家人的安全,大部分的蒙古兵即便動心了,也不會輕易行動,只有一兩個腦子發熱的,偷偷的跑了出去,但這些投敵的蒙古兵頂多能告訴清軍北固城內的守軍不多,卻不能勸說之前的同伴打開城門,迎接清軍入城。
甚至這幾個跑出去的蒙古兵還無法向清軍描繪城內城外的防禦工事,故而,其等投敵造成的危害其實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