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7章
羅科鐸針鋒相對道:“皇上說的是,若是拔出了特斯河城,南朝明年就會優先重建特斯河城,而不是先攻阿拉克穀道,但問題是,後年呢,後年明軍又可以利用特斯河城作為前哨來進攻阿拉克穀道了;那麼到時候大清又怎麼辦呢?”
羅科鐸冷靜的分析道:“迄今為止,在南朝今年的攻勢中,大清已經陣亡了至少二千名官兵,還有差不多三千名官兵重傷,其中能救過來的頂多一半,而且救過來中的官兵也不是全部能重上戰場;此外,去年和今年與哈薩克人在阿勒坦泊(捷列茨科耶湖)方向的戰鬥中,大清也損失了近兩千兵馬;話說,這樣的消耗,大清能維持多久?”
滿清現在僅有25~27萬的人口,竭盡全力可以動用6~7萬軍隊,但今年的仗打到現在,已經丟掉了近七千人,照這個速度,不用十年,大清的可用之兵就打光了,到時候還拿什麼來跟大明作戰呢?
順治皇帝被羅科鐸的話問住了,此時就見赫舍里·索尼出列解圍道:“平郡王,你的賬算的不對;第一,按王爺之前的算法,南朝每兩年才能拼調大清五千人,那麼是十四年,而不是十年,大清才無兵可用;第二,王爺只算了損失,沒有算人丁滋長,十四年間,我大清增口至少三十萬,完全能補足戰爭的損耗;第三,王爺也只算了大清的賬,沒算南朝的賬,就算南朝北侵期間兵力損失不大,可每次出兵南朝消耗的糧秣不會少了,南朝又如何能維持每年入侵呢?”
不待羅科鐸回應,羅科鐸的岳丈、也是順治皇帝的舅舅、多羅福郡王孛兒只斤氏(博爾濟吉特氏)·查干額布根出列反訐道:“索尼大人的賬倒是精準,可是漢人不是有句話嘛,叫做人算比不過天算,你就能保證今後每次南朝來襲,就一定只損失五千人嗎?你能保證天寒地凍中,大清每年有三萬個孩子誕生並順利成長嗎?所以,不要在小數上計較,關鍵是如何在大勢中抉擇!”
舅舅的面子總不能不給,所以順治皇帝假裝很敢興趣的問道:“福郡王所謂大勢中抉擇是?”
查干額布根看了一眼身邊的羅科鐸,這才咬牙切齒的說道:“唐努烏梁海距離南朝還是太近了,所以,大清朝廷得有萬全的考量!”
順治皇帝注意到在場王公大臣中不少人表情坦然,立刻知道這些人實際達成了一定的默契,便壓抑着心頭的怒火,向查干額布根追問道:“什麼是萬全的考量?”
查干額布根心一橫,繼續說道:“其一,設法跟南朝議和;其二,捨去兩國爭議地區,與羅剎達成軍事同盟;其三,做好繼續西進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