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9章
既然逮不住見勢不妙就往唐努山深處躲避的明軍夜不收----更可氣的是這些明軍夜不收都是索倫兵,還會穿上之前殺死的清軍輔兵的衣物,冒充清軍----清軍指揮官們就只能改變思路,正所謂山不就我、我來就山,明軍滲透部隊不是想要阻止我們向小型哨所提供食水嗎,那好,我加上護衛隊,看你們是否還敢自投羅網。
注意到清軍停止搜山,並加強輜補輔兵的保衛兵力后,明軍夜不收們便重新聚集起來,並做出了強吃某隊補給清軍的決定,於是乎便有了今天這場慘烈的搏殺!
其實吧,明軍夜不收的強殺在一開始是取得了成功的----大量的清軍在戰鬥展開的第一時間就倒在了明軍夜不收的轉管線膛短火銃下了----但就在收尾的時候,早有防備的哨所點燃的示警的烽火,並用手中的旋膛銃遠距離狙殺明軍夜不收官兵。
與此同時,同樣是早有準備的清軍增援部隊,在接到哨所示警后,火速從最近的堡砦趕來過來;並對見勢不妙,背着傷員和陣亡者屍體的明軍夜不收展開了追擊。
明軍夜不收則想方設法將清軍的追擊部隊引往唐努山深處,並在進山1個時辰后,夥同接應部隊,與追擊而來的清軍展開了最終搏殺。
此時,清軍是以200人在打明軍35人,兵力上具有絕對的優勢,且清弓在與明軍轉管旋膛銃的對決中,絲毫不落下風----明軍的轉管線膛短火銃的有效射程在50步內,清弓也在五十步內才能發揮最大威力----所以,對明軍夜不收來說,局面並沒有轉危為安。
相反,由於明軍裝備的轉管線膛短火銃在發射完四發子彈后,再裝填很困難,所以明軍夜不收在發射完手中的槍彈后----京營夜不收一般裝備兩把轉管短火銃,因此可以發射8發子彈----就不得不與清軍展開近身肉搏了。
只是,到雙方近身肉搏后,明軍夜不收們意外的發現,追擊清軍的肉搏戰能力遠遠不如自己----順治五年前服役的清軍殘存老兵,這些年已經十不存一了,現有的清軍絕大部分都是順治七年以後入伍的,雖說一樣有十年以上的從軍經驗,但戰鬥力遠不能跟當年身披雙重甲乃至三重甲后依舊可以連續沖陣多次的熊羆相提並論----明軍夜不收完全可以以一敵二乃至以一敵三。
是的,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追擊清軍在披甲追擊中消耗了大量的體力----這也是清軍體能大不如前的具體反應----而部分負責接應的明軍夜不收卻是以逸待勞;其二是屢遭明軍打擊后的清軍的戰鬥意志也大不如前,沒有了與敵同歸於盡的勇氣。
因此,此消彼長之後,人數較多的清軍反而被人數較少的明軍夜不收壓着打,並且最終出現了難以挽回的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