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6章(1 / 1)

第3936章

“皇爺,根據各藩的奏報,現統計如下:唐藩,編民十一萬三千餘戶,約四十二萬口。”

可以肯定,各藩都有瞞報,所以,現在呈現在朱由崧面前的數據都不準確,以至於司禮監這邊就只能提供非常含糊的數據。

“其中弘光五年以後前往唐藩的內地百姓約二萬戶、九萬餘口。”

說到西貢地,其實在早些年就有大量的大明移民了,所以真要仔細算的話,唐藩這邊的大明移民佔比,應該算是排在真臘族之後的第二大族裔,但與安南族、占城族相比,其實也多出來的也就1~2個百分點而已,人口優勢非常有限。

所以朱由崧指示道:“應該告訴唐藩,安南現在重歸大明治下,要把安南族當做漢族來對待,優先予以歸化!”

沒錯,安南族是漢文化圈一員,與印度文化圈的真臘、伊斯蘭的占城不一樣,更容易接受大明的統治,所以,應該儘可能的使其融入海外漢人的群體,然後才好以擴大了的唐藩漢民群體來主導唐藩接下來的民族融合。

留任司禮監的李保應道:“是,奴婢稍後一定將皇爺的意思告知周藩了!”

朱由崧示意李保繼續報告,就聽李保往下說道:“益藩,編民十萬零八百餘戶,約四十萬口,其中弘光五年後前往益藩的內地百姓約一萬五千戶、七萬餘口。”

益藩在沿着婆羅洲東南海岸線擴張的期間,兼并了大量的穆斯林小國,因此國內主要人口是信奉伊斯蘭教的馬來族群,漢民雖然占統治地位,但人口總量還是比較少的,好在境內的穆斯林原本都不是一個蘇丹國的,所以,彼此之間有着不小的隔閡,不能聯合起來,反對漢人的統治。

“淮藩,編民十萬一千餘戶,約四十五萬口,其中漢民一萬餘戶,四萬餘口;另外,還有娘惹峇峇五千餘戶、二萬餘口。”

淮藩佔據的是原巨港宣慰司的故地,此次從晉唐開始就有中國移民了,雖然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都穆斯林化了,但依舊留下來娘惹峇峇這支帶有中國血統的族裔,並且這支族裔對母國也是有一定的感情的,因此與新近前往海外的國內移民一樣,是可以成為大明海外各藩的統治基石的。

“邾藩,編民七萬戶,約三十三萬口,其中漢民七千戶、三萬餘口。”

婆羅洲西南在早年間並不是中國百姓出海后的主選移民地,所以,眼下的三萬多漢民已經是邾藩全力以赴的吸納出海移民的結果了。

“周藩,編民四萬戶,約二十二萬口,其中漢民四千戶,一萬八千餘口。”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