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4章
明弘光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朱由崧留太子朱慈焈監國,自己攜皇后及一眾妃嬪南下巡視江南、浙江兩道----朱由崧考慮到自己的年紀已經不小了,日後只怕沒有更多出巡的精力,所以相趁着自己身子骨還康健,到各地多走走,查看一下地方實情,也順便向地方展現天子威儀及拉攏和震懾地方士紳。
此次出巡,朱由崧選擇的是先南后北的旅行方式(又叫先海後路的移動方式),即先乘船前往溫台,然後走陸路沿寧波-紹興-杭州-嘉興-松江-蘇州-常州-鎮江,返回南京。
不過,船至寶山時,朱由崧以宮妃暈船為由,選擇了上岸進行整休。
當然,暈船是假的,朱由崧真正目的是為了視察御馬監武備局名下的吳淞(實際在高橋)造船場。
“皇爺,”吳淞造船場的負責少監指着船場地圖向朱由崧介紹道。“整個船場共佔地七百六十畝,其中包括為船場提供鐵質部件的冶鐵場、加工船桅等木工件的木器場、還有提供火炮的火炮場、制帆場等一系列附屬工場的用地。”
朱由崧掃了一眼地圖,問道:“如今吳淞場一共有幾個船塢?”
少監答道:“回皇爺的話,吳淞場目前一共有大小六個船塢,其中能造三千料(約1000噸)以上大船的船塢兩個,其餘四個能造三千料以下船隻。”
朱由崧繼續問道:“船型方面呢?”
“回皇爺的話,目前吳淞場不造沙、鳥、福、廣等近海船型,主要建造遠洋夾板軟帆船。”少監說完,立刻補充道。“具體船型方面,吳淞場能自主建造淮庚戰艦、淮丁信報船以及淮辛人貨兩用運輸船。”
朱由崧又問道:“那造船周期與雲梯關、濟州、蝦夷地、小琉球船場相比如何?”
少監想了想,回應道:“奴婢只能說吳淞船的情況,其餘各地船場,奴婢不是很清楚!”
朱由崧點點頭,於是少監便報告道:“目前吳淞場建造一艘四十炮淮庚船需要十九個月,建造一艘八炮淮丁船需要八個月、一艘二千料淮辛運輸船需要十五個月。”
朱由崧隨即問陪在身邊的御馬監武備局掌印太監姬安道:“這個速度在各地船場中是什麼水平?”
姬安回復道:“回皇爺的話,基本屬於墊底的水平,不過,這一方面是因為吳淞場初建沒多久,熟練工匠有限,另一方面則是吳淞場不如其他各處船場取材方便,有時候要等木料的緣故。”
蝦夷地船場可以從蝦夷本地及苦無、鯨海等處獲得足夠數量的大木;濟州船場和雲梯關船場能從遼南半島獲得一定數量的大木;小琉球本身也能從玉山山脈及南方各道及海外諸藩獲得必要的硬木;但吳淞這邊南北不靠,即便能通過海運運輸來木料,也不如小琉球、濟州、雲梯關等地方便的。
朱由崧沒對姬安的話做評價,而是問道:“雲梯關那邊淤積的厲害,船場遷移工作進行怎麼樣了?”
由於明廷對淮河下游進行疏通,並開闢了三條入海通道、分流了淮河水,這就使得流入黃河的淮水水量減少,進而降低了黃河水的沖刷能力,加速了雲梯關方向泥沙的堆積速度,造成了海岸線東移,讓雲梯關船場生產的船隻沒辦法直接入海;並且,等黃河改道工程完成後,黃河水不在會經由雲梯關出海,雲梯關一線的河道會徹底失去流動性,進而影響物料從淮安等地運往雲梯關;所以,出於種種考慮,未雨綢繆的朱由崧便指示御馬監和內務府遷移了雲梯關造船場及安東方向各種工場。
“回皇爺的話,”姬安稟告道。“雲梯關船場目前正在一邊搬遷一邊完成最後的生產;整個搬遷過程大約還需要十四個月。”雲梯關船場接下來會直接搬到了旅順口,以便就近選用大木。“待雲梯關船場搬遷完成後,濟州船場也會遷往旅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