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6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332 字 1個月前

第3966章

“你們說,南朝兵怎麼就不攻了呢?”朱由崧離開太倉再次啟程南下的時候,愛新覺羅·巴爾堪終於發現了東線明軍的動向有些不對勁,因此頗有些疑惑的他便把麾下將領都叫過來商議對策。“是兵力不足了?糧秣供應出問題了?還是故弄玄虛,準備引誘我們反擊,他們好以逸待勞,予以我軍必要殺傷?”

對於巴爾堪提出的幾種可能,與會的清軍中高層陷入了深思之中,好半天後,阿禮哈超哈(驍騎)營牛錄章京、滿清名將葉臣之子、由孝庄太后挑選出來陪着順治皇帝一起長大的完顏車赫圖出列進言道:“大帥,卑職以為即便是南朝在引蛇出洞,我大清兵也應該順勢出擊,多的不要,拿兩個營寨下來就止步,如此,即可以告知南朝指揮官,我大清已經洞悉了他們的陰謀,又爭取了一定的時間,有利於更久堅守華克隆河沿線。”

遏必隆的侄子、圖爾格的次子、以世襲三等精奇尼哈番身份出任葛布什賢超哈(前鋒)營甲喇章京的瓜爾佳·科布梭出言支持道:“車大人的話是有見地的,若是南朝兵馬有陰謀,斷不會因為一兩個營哨就暴露出來,我軍實可以藉助南朝將領偷雞的心理,沾一點便宜,反之,若南朝另有古怪,我們也能通過受到控制的反擊,得以有個初步的認識!”

科布梭的堂兄、以一等侍衛銜軍前效力的瓜爾佳·噶都也支持道:“大帥,卑職以為,車大人此言的確可以讓南朝偷雞不成蝕把米!”

幾個梅勒章京、甲喇章京一早受夠了襲擾戰這把雙刃劍帶來的生理和心理折磨,所以也表示支持車赫圖的意見,巴爾堪見眾人想法大多一致,便做出了有限反擊的決定。

於是根據巴爾堪的安排,清軍遂於明弘光十七年六月二十八日夜間出動二百兵馬,對東線明軍目前控制的一眾堡哨中最西面的一個,展開了夜襲。

說起來巴爾堪還是很謹慎的,所以,清軍一開始並沒有想着一舉奪取這座哨所----畢竟明軍的步銃還是很犀利的----而只是以100人在哨所外虛張聲勢,籍此引誘後方明軍大營派遣一定數量的兵馬實施增援,然後趁着夜色加以伏擊。

然而未曾想到的是,鼓噪聲一響,不但前方哨所內的“明軍”第一時間東逃了----守軍攏總才5個人,逃跑時,清軍還以為是派去的求援使者,所以故意沒有做攔截----而且清軍還注意到,接到求援信使的大營里的“明軍”兵馬也在喧嘩後向東逃去,這就讓試圖伏擊明軍增援部隊的清軍看得瞠目結舌,不明所以。

說,明軍這是在誘敵吧,但問題是,明軍的大營跟着起火了!

因此,基本可以判定,明軍這是真的實施了撤退,而不是在示敵以弱。

所以,領兵執行伏擊任務的科布梭便斷然的做出決定,領着手下100人沖向了明軍的大營。

由於華克隆河河谷很窄,所以明軍的大營事實上連綿近1.5公里,並隔斷為多個營區;故而,科布梭等人實際只控制和救下了明軍最西面的一處哨級營地;剩下的十幾個營地,就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化為火海了。

而且飄蕩的火星還引燃了部分距離不遠的山林,差一點釀成了【蘇烏慕刻谷】內一樣的山林大火,好在第二天凌晨過後,山谷內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雖然雨不大,但還是澆滅了燃起的火頭,讓清軍擺脫了祝融之禍······

“南朝兵的確撤退了!”科布梭向巴爾堪報告道。“雨停之後,卑職率部向東探查,發現南朝除焚毀了前進營地外,還連燒了幾座過河浮橋,目前,其部已經退到了七里之外的一處河中砂洲上據堡堅守,至於後續,牛錄章京查加已經派人去查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