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1章
朱由崧卻道:“卿等想過什麼辦法籌錢嗎?”
張永勝心思急轉,總算明白了朱由崧的意思,進而苦笑道:“回陛下的話,弘光五年以來,歷任溫州知府都計劃過清查隱田隱戶,但清查的難度很大!”
張永勝的話有些吞吞吐吐,朱由崧便言道:“朕記得你是淮上書院出身吧!有什麼不能跟朕直說的!”
張永勝見朱由崧把話說到這份上了,便只好說明道:“臣上任之初,與前任知府柳歸農柳前輩深談過一次,柳前輩告知臣,溫州平地上的地早就一清二楚了,關鍵是山裡,官府沒有那麼多的人力去一一查實了;另外,溫州土地貧瘠,因而民風彪悍,真要是官府銖錙必計,還會引起大規模的民變,一旦出事了,山高林密,朝廷清剿起來也極為困難。”
“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朱由崧打斷道。“這僅是前任知府說的?你確認了嗎?”
張永勝言辭鑿鑿的說道:“臣到任這半年裡,已經巡查了境內六縣情況,深以為柳前輩言之有理,一旦官府逼迫過甚,少不得會冒出來一批聚嘯山林的匪眾。”
事實上弘治朝以前,大明的知府知州是得定時巡查屬縣的,而散州知州和縣官也得定時去巡查各鄉;但正德朝以後,大明官場風氣大變,各級官員日益懶政,以至於知府知州下縣、散州知州和縣官下鄉的傳統被故意忘卻了,從而形成了王權不下鄉的局面;對此,朱由崧深惡痛絕,所以在弘光五年後,中樞再三要求巡撫定期下府州看一看、知府知州定期下縣走一走、散州知州和知縣定期下鄉查訪;雖然可能還有部分官員對中樞的嚴令置若罔聞,但這種官員絕對不會很多,至少張永勝是不敢不聽命的。
朱由崧聽明白了張永勝的潛台詞:“卿是說地方大戶養寇自重!”
張永勝沉默了片刻,這才咬牙切齒的說道:“陛下說的是,卻有此等人家!”
朱由崧想了想,言道:“朝廷頒布《授田令》、鼓勵百姓去邊境及海外,或可以釜底抽薪,但卿等依舊執行不力啊!”
張永勝回應道:“溫州不比南面的福建各府,那邊百姓早年間就有出海求生習慣,而本地閉塞,人也保守,再加上大戶有意阻攔,所以,甚少有人願意出海!”
朱由崧冷然道:“歸根結底還是官府沒有做好了,難不成,真要各藩使了打點銀子,才能辦事?”
張永勝遲疑半天後,言道:“若各藩真能花銀子的話,事情卻是會好辦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