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4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222 字 1個月前

第4014章

鄭芝龍的死彷彿打開了潘多拉魔盒,這不,接下來黃得功、高傑、劉肇基、朱國弼、趙之龍等相繼病逝,此外新益、新桂、新陽、新寧等七八個宗藩也在弘光十八年的二三四月間向南京報告了國主去世的消息,鬧得禮部光是擬謚號都有些應接不暇。

時間推進至當年四月底的時候,海外國主去世的“風潮”好不容易消停了下來,於是得了空的朱由崧便派太子朱慈焈離京前往山東視察和驗收黃河改道工程,並為宿遷至開封的馬拉軌道列車線的開工典禮奠基。

是的,黃河改道工程完成後,南流至雲梯關的黃河南支線會逐步淤塞,進而導致京杭大運河在宿遷至黃河間逐步因缺水而停航,所以,為了解決日後南北間物資及人員運輸的問題,朱由崧一早就在苦兀島建成了實驗性的馬拉軌道列車線,如今經過兩年多的試運行,已經總結出了一套保障運輸的經驗來,現在是時候在大明國內加以驗證和推廣了。

至於黃河改道工程嘛,一開始是雇募了沿線百姓作為勞力的,後來以大量掠來的安南勞工所替代,而這些安南勞工中表現較好的一些稍後會作為大明歸化民安置在北方各道,大部分工作時磨洋工的,則將調往北京周邊繼續承擔疏浚永定河-海河的工程······

“皇爺!林北都司來電!”電報局掌印錢祿向朱由崧報告道。“稱羅剎探知朝廷奪取了昆堅地,便遣特使前來與我朝商議劃定新佔地與羅剎邊境的事宜。”

四月頭上,控制了唐努烏梁海的明軍一部在葉尼塞河河谷中與南下的俄國探險隊打了一仗,幾乎全殲了越過薩彥嶺進入唐努烏梁海腹地邊緣的俄國小隊,並隨後循路北上,出現在了阿巴坎谷地的南緣。

明軍出現在阿巴坎谷地邊緣的事,立刻引起了俄國方面的警覺,所以,俄國東西伯利亞總督府第一時間便向林北都司派遣了談判使節,並希圖通過談判讓大明承認俄國佔有阿巴坎谷地的既成事實。

但朱由崧聽到報告后,幾乎立刻洞悉了俄國人的目的:“朕記得楊存孝有繳獲了建虜與羅剎訂約的副本,你立刻給楊存孝發報,讓他把副本的主要內容發過來!”

錢祿去執行命令,朱由崧眯着眼睛想了一會,對左右內侍說道:“告訴內閣和吏部朕決議將林北都司改名為定襄都司、仍轄黑龍江及其支流額爾古納河以北、達烏里山脈以南、東至內鱷海、西達北海東岸的廣大地區;以定襄以北、勒拿河東岸至科雷馬河-庫盧河西岸為高車都司轄區;以科雷馬河-庫盧河西岸至北海為安邊都司轄區;原巨人國(勘察加半島)及內鱷海北部沿岸,重新劃歸內務府管理。”

在這次調整中除了改了林北和東極都司的名字外,主要是把勘察加半島及內鱷海北部沿海地區從原東極都司名下劃了出來,但朱由崧這麼做不是損公肥私,而是另有安排的。

“再傳旨禮部,以苦兀島及巨人國西海岸諸王莊為定藩領地,待定王成年後再行就藩。”

庫頁島的面積有76400km2,若是再算上勘察加半島西海岸面積廣闊的沿海平原,差不多也有十三四萬平方公里的藩領,就面積上來說,的確有立國立藩的基礎,但苦兀島苦寒不宜開發、勘察加半島西側平原不但苦寒還是有地震和火山襲擾,顯然更不合適居住。

那麼朱由崧為什麼要把皇十子定王朱慈爙封在那呢?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