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7章
朱由崧不以為然的擺擺手:“朕沒讓你們做決定,只是想從實戰的角度聽聽你們對戰爭前景的預判而已,放心大膽說吧!”
朱由崧都說到這個地步了,余龍和張德茂只好表面了軍方的態度:“臣等其實擔心官軍一旦再次西進,建虜會不戰而退,到時候官軍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
追?鄂爾噶漢山以西的地形,明軍全然不知道,這怎麼追啊,不是自尋死路嗎?
好,就算鄂爾噶漢山以西並不複雜,清軍沒辦法進行伏擊,可要是清軍不管不顧的一路西行,難不成明軍還要一路追到歐洲去嗎?
就算是能追,一路的糧秣彈藥怎麼保障?
就地籌集?不說清軍先行的時候已經洗過一遍了,就算是明軍能就地籌到糧食,可彈藥呢?
別忘了,眼下明軍是用的金屬彈殼子彈,天底下別無分號的,到時候就只能從大明本土運過去,那得消耗多大的人力物力啊!
不追?
那就不戰不和,也就意味着昆堅地區乃至丁零地區及整個喀爾喀都有戰火重燃的可能!
如此,明軍京營主力就要長期堅守在昆堅和丁零了,雖然這樣能有效的震懾喀爾喀分裂勢力,但消耗肯定大到大明承受不起。
一旦朱由崧不在位了,搞不好就有人會用消耗過多、有損大明國力的理由強烈要求撤軍了;若是真的因此撤軍了,搞不好朱由崧的擴張努力就會化為烏有。
朱由崧深以為然:“大明國力不是無限的,的確不能無條件的浪費在了遙遠邊陲!”
只是話雖如此,與滿清談判乃是國策的變更,不是朱由崧一人就能乾綱獨斷的,還得徵詢了朝堂的意見,取得上下一致共識才好;在沒有朝野達成共識之前,朱由崧是不會輕易在動兵追擊西逃之滿清了。
所以,朱由崧便決定道:“向西攻擊暫且擱置,參軍司跟楊存孝部商討一下北上奪取伊聶謝河以東地區的可能,眼下大明與羅剎的邊境線太過漫長了,高車都司估計實在沒辦法顧全得了,若是能以伊聶謝河為界,倒是拉直了雙方的邊境,更方便守御!”
俄國現在與波蘭打的正熱鬧,大明就應該趁你病要你命,即便日後俄國從西線戰爭擺脫出來,大明依託葉尼塞河進行防守,也比現在的形勢更穩妥些----當然,在朱由崧的判斷中,俄國就算結束了與波蘭、奧斯曼的戰爭,也是沒有餘力把大部隊調往西伯利亞的,而來一些小部隊過來,又是根本改變不了當地明強俄弱的局面的。
余龍眼角抽搐了一下,但還是應道:“是,臣立刻就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