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2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96 字 1個月前

第4072章

明弘光二十年(西曆1664年)四月初一,御馬監船政局吳淞船場製造的【淞丁一號】信報船穩穩的停在了龍江碼頭上。

從外觀上來看,【淞丁一號】與普通的淮丁船沒有太大的區別,唯一多出來的,是聳立在甲板上的一根鐵皮煙囪。

不過這根鐵皮煙囪並不代表【淮丁一號】已經實現了蒸汽動力推進,事實上,【淞丁一號】上只是安裝了一套輔助風帆升降的輔助蒸汽動機,全部功率不過三十馬力而已。

只是,你也別看小看了這套功率不大的風帆輔助升降設備,要知道其的的確確能有效的減少風帆升降過程中的人力並大大提高風帆收放的速度。

譬如,作為淞丁級母型的淮丁級在一般情況下需要40分鐘才能掛起滿帆,而使用了這套裝置后,淞丁級完成同樣的工作僅僅只有20分鐘即可,而在某些關鍵時候,這節餘的20分鐘可是能救了一船人的命的,因此參與【淞丁一號】試航的水師官兵都非常喜歡這套風帆輔助升降設備,認為其是水手之友。

唯二讓參與試航的官兵覺得遺憾的是,第一,蒸汽機啟動后至少要一兩個小時才能提供足夠的蒸汽壓力和必要動力,這就導致了突然有需要時會趕不上趟----當然,這個問題也不是不能克服,但這就需要長時間的保持鍋爐運行狀態,如此一來,即耗煤又容易磨損機械,增加了海上停機的可能;

第二,蒸汽機運行時震動和噪音都太大了,這就讓全艦官兵長期處在一個不怎麼令人舒適的環境之中,極大的考驗了艦上官兵的忍受力······

“皇爺,經過船政局的估算,這套輔助風帆升降設備,如果適用在噸位更大、風帆數目更多的淮戊級軟帆戰列艦的話,至少可以節約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此外,這套設備的動力,也可以用來升降各艦的錨鏈······”

前來視察【淞丁一號】的朱由崧聽完御馬監提督李弘的報告后,問詢道:“關於煙囪飄出火星的問題,已經徹底解決了?”

李弘回復道:“基本已經解決了,一個辦法是採用最優質的無煙煤,無煙煤因為燃燒徹底所以煙灰很少,煙灰少,裡面夾雜的火星也就少了;另一個辦法是在煙囪里安置多層鐵質柵格,這樣可以於火星飛舞中途進行有效攔截,從而減少火星隨煙氣飄出;最後,就是在風帆上塗抹一層杜仲膠,這樣可以使得風帆既防水又防火。”

朱由崧眉頭皺了起來:“杜仲膠在高溫和嚴寒(±50℃)下會化為膏狀物,雖然一般火星的確沒辦法引燃,但只怕不合適用在南北洋水師吧?另外,帆面上塗了杜仲膠,會不會增重太多,影響收放速度啊?”

李弘有些尷尬的回復道:“皇爺說的是,杜仲膠的確有不少的問題,所以船政局只是在其他的防火材料還沒研究出來前,拿其做過渡的;至於塗了杜仲膠后,船帆過重的問題,有了這條輔助升降設備,其實沒有什麼影響,但沒有裝這套設備的船,是不能在船帆上塗抹杜仲膠的,否則就會嚴重消耗官兵的體力。”

朱由崧點點頭:“你們明白就好,那麼有計劃在新造淮戊上加裝這套設備嗎?”

李弘告知道:“船政局的想法是接下來要進行大型動力機上船實驗,所以,除了特製的實驗船外,暫時不將這套設備安裝上船。”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