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7章
“第三敗,糧道漫長且多為海路,若途中遇一二風浪,軍中便有乏食之威脅!”
“以上三敗相加,下官如履薄冰,自不能按部就班,得攻其不備,得了先手之利,才能從容規劃後續作戰!”
孫傳庭點點頭:“吳帥果然是本朝名將,言語皆切中要害,但容老夫問一句,陛下也是指揮若定,難道就不知道有此三敗嗎?”
雖然朱由崧本人不在場,但考慮到廠衛耳目眾多,所以,吳三桂只能婉轉的說道:“陛下多年以來,連戰連捷,自然是信任官軍戰力的,但問題是,出兵天竺的卻都不是大明官軍,陛下太過樂觀了,只怕馬失前蹄!”
孫傳庭擺擺手:“長伯乾脆說陛下被勝利沖昏頭好了!”
吳三桂大驚,立刻否認道:“閣老,下官可沒說這話!”
孫傳庭安撫道:“不用擔心,陛下還至於因言治罪!”
說罷,孫傳庭向吳三桂講述了自己對此戰的理解:“老夫之所以着急趕來,就是要跟長伯說清楚這次出征天竺的意義:首先,陛下並不覺得五萬餘雜兵就能徹底擊敗了莫卧兒人,而只能要求我等效昔日建虜破伐關內之舉,漸次動搖莫卧兒人之根基,並誘使莫卧兒軍輕進大盤盤,然後以天竺水師截其軍後路,再戰而勝之。”
一句話,朱由崧這次是準備扮演多年前滿清的角色,而把莫卧兒帝國當場了天啟、崇禎年間的大明來對待,不求一次攻伐能侵佔多少土地,只求能獲得大量的人口和財富,並藉此逐步動搖莫卧兒帝國的根基----事實上,天竺的地形就十分利於海上入侵者的襲擾,而廣闊的國土及漫長的海岸線註定了奧朗則布皇帝沒辦法及時進行救援。
“既然沒準備佔據天竺之地,那麼我軍就不在乎本地民心會不會依附,同時我軍的攻擊也不會深入天竺內地,地形不明的危害也就不怎麼明顯了,還可以因糧於敵,如此就沒有什麼乏食的危險了。”
“其次,五萬兵還只是開始,若是戰事不利,朝廷還會驅使金洲、爪哇等地外藩調遣兵馬來援;總之,此戰乃是一舉兩得,即要削弱莫卧兒人的力量,也要削弱一眾外藩的力量;所以朝廷特意不用官軍及勇士營各部的!”
吳三桂其實一早明白明廷一箭雙鵰的意圖,只是他還在存在一些疑問:“那陛下對緬甸各藩的承諾就不落實了?若是如此,下次可就沒那麼好用人了!”
孫傳庭笑了笑:“《元史》中關於長子西征可不止一次啊,第一次一樣沒有奪取異域之土地,飽掠一番就回師了,真正占土分封則是成吉思汗死後的事了!”
吳三桂擔心道:“下官是武將,做什麼都可以,但閣老是要主持朝政的,這萬一有了不好的名聲,只怕不妥吧!”
孫傳庭冷笑道:“莫卧兒人夷狄也,何以謂之仁,且待其束髮受教願歸化成我大明子民后再說吧,真要有些腐儒粥粥,也是不必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