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0章
弘光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九日,朱由崧根據王夫之的意見,指示南京禮部更定大明曆代先帝的廟號和謚號。
對於朱由崧的指示,朝野議論紛紛,有人猜測朱由崧此舉是為將來自己的廟號留出可操作的餘地,有人則以為朱由崧這是藉著褒貶先帝而拔高自己的歷史地位。
但不管是哪種原因,當今皇帝的指示是不能不落實的,所以當年五月十一日,禮部便向朱由崧遞交了修訂后的先帝廟號和謚號。
隨即朱由崧將禮部的修訂結果,發禮科審核,五月十七日,禮科奏報【妥當】,朱由崧遂明發天下。
說起來,禮部改動的本朝先帝廟號、謚號其實不多,主要是:給恭閔惠皇帝上廟號【顯宗】、把成祖文皇帝的廟號改回了【太宗】、把代宗景皇帝的廟號改為了【獻宗】、把神宗顯皇帝的廟號和謚號改為【高宗靖皇帝】、把老福王的廟號和謚號改為【元宗懿皇帝】。
於是乎,朱由崧以前的大明的先帝們的廟號謚號依次為:
太祖高皇帝→顯宗惠皇帝→太宗文皇帝→仁宗昭皇帝→宣宗章皇帝→英宗睿皇帝→獻宗景皇帝→英宗睿皇帝→憲宗純皇帝→孝宗敬皇帝→武宗毅皇帝→世宗肅皇帝→穆宗庄皇帝→高宗靖皇帝→光宗貞皇帝→熹宗悊皇帝→毅宗烈皇帝;
此外,大明到現在還有三位身前沒有當過一天皇帝、死後被追尊為皇帝的,分別是興宗康皇帝(懿文太子)、睿宗獻皇帝(興獻王)、元宗懿皇帝(福忠王)······
“關於太子登基后的年號,禮部議定了嗎?”
禮部尚書李永茂出列報告道:“回陛下的話,禮部已經議定【治祥】、【興泰】、【隆緒】、【咸泰】、【慶順】等十二個年號備選,還請陛下和太子選定。”
李永茂隨即補充道:“【治祥】之【治】乃治平之意,前宋鄴雍有詩云【榮逢平治日,天監表門閭】;【治祥】之【祥】乃傳也,前宋趙湘有詩云【祥有時數,元極則傳】······”
李永茂絮絮叨叨的說了近40分鐘,朱由崧聽得有些頭暈不已,便在李永茂退下后,對身邊的朱慈焈說道:“一帝一元之後,年號幾為皇帝之象徵,既然是吾兒做皇帝,年號自然就該吾兒自己來定,且仔細考量一二,不過也別想的太久了,畢竟太僕寺和御用監稍後要製作年號錢,吾兒一登基,就要發行天下的!”
朱慈焈推辭道:“還是父皇定吧,年號而已,兒臣無不可!”
朱由崧笑了笑:“朕意已決,吾兒不必推辭了。”
說完年號的事後,宗人府宗人、遂平公主駙馬、石泉縣伯齊贊元出列奏報:“為賀陛下六十聖壽,邢、邾、周、唐、淮、益等藩藩主請求入朝朝賀。”
理藩院院使吳之屏也出列奏報道:“邊緣內藩並新封功藩,暹羅、真臘、蘇祿、文萊、占城、朝鮮、和國等十餘外藩也請旨入朝朝賀!”
吳之屏口中的邊緣內藩實際指的是西南舊有土司,對此朱由崧考慮再三,回復道:“同意各藩入朝朝賀。”
在吳之屏和齊贊元退回行列的時候,朱由崧對身邊站着東廠提督曹青輕鬆交代道:“等和國使團入境后,全程盯緊了,不可讓其有竊取步銃、線膛炮、蒸汽機等機密之可能,更不準任何文字流出大明!”
曹青應道:“奴婢明白該怎麼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