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榔對文安之是無比敬重的。但敬重不代表無條件的聽之任之。
一個君王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力和決斷力,不然怎麼領導天下臣民?
朱由榔據理力爭,和文安之擺事實講道理,竟然使文安之的態度有所軟化。
雖然文安之還未徹底放棄進諫,可也不像一開始那樣“咄咄逼人”了。
得空下來朱由榔主動轉移話題道:“文督師覺得以延平郡王和張閣部在舟山的大軍能否撼動東虜在江南的統治?”
得知鄭成功、張煌言及時撤走主力在舟山群島駐紮后朱由榔的心情很不錯。
至少這個結果比歷史上精銳盡失親信四散好的多。
只要這支水師主力在,那麽便有對東南沿海的威懾力。
文安之聞言嘆了一聲道:“單靠水師恐怕無法犁庭掃穴,但總歸能夠牽制一二。”
朱由榔的看法和文安之大致相同,鄭成功的水師固然強,但也只是在海里。
福船體積極大,吃水很深,在內江內河裡便顯得有些笨重。
這也是他們發動長江之戰最終失敗的一個關鍵因素。
但正如文安之所說的,舟山距離東南沿海很近,只要鄭成功的水師哪怕出現那麽一下也會嚇得清軍調兵遣將。
威懾才是最大的意義。
但是要想攻城掠地難度就有些大了,畢竟鄭成功在當地沒有根基,即便一時奪取了幾個城池也守不住。
要想全面收復東南還得先拿下湖廣,屆時不管是進攻江西還是謀取南直隸、浙江都不是什麼難事。
“訓練一隻水師是當務之急啊。”
朱由榔說的卻不是鄭成功,而是朝廷。
這次攻打重慶,明軍所用船隻基本都是趕製出來的。
像夔東十三家所用的基本都是竹筏,哪怕是朱由榔御駕旗艦也只能算是中小型船隻。
雖說內江內河不需要太大的船隻,但也不能太小了。否則在某些場合的作戰會很吃虧。
就比如這次攻打銅鑼峽,如果不是李定國知道一條小道可以抄,發動奇襲從上游攻打清軍一個措手不及,明軍還真沒有那麽容易拿下銅鑼峽。
以後少不了要進攻湖廣。事到臨頭再造船肯定來不及,必須儘早籌劃。
文安之頷首道:“陛下所言極是。只是現在朝廷急缺造船工匠,要想造出一批像樣的船來恐怕並不容易。”
鄭成功那裡肯定有不少造船工匠,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啊!
“不說這些了。朕之前跟文督師說的遷移部分百姓到四川的事情可有章程拿出來啊?”
“大體思路已經有了,不過還有一些細節需要推敲。最快三日就能拿出來。”
文安之的答覆令朱由榔很滿意。
不愧是有着賢相之稱的文安之,辦事能力效率就是高。
要是大明多一些文安之這樣的能幹之人就好了。
“很好,這事便辛苦文督師了。”
可惜文安之已經古稀之年,朱由榔不能用的太狠。
不然萬一文安之有個什麼好歹,朱由榔便會陷入無人可用的境地。
抗清伐清的道路很漫長,朱由榔必須合理利用一切的人力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