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振興蜀中(第一更,求推薦票支持!)(1 / 2)

歷朝歷代都是上行下效的。

在朱由榔遷都成都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百姓往四川遷移。

人煙稀少的四川漸漸熱鬧了起來,雖然遠無法達到萬曆年間的峰值,但好歹讓人看到了希望。

重慶剛剛拿下,但朱由榔卻不打算一直在這裡待着。

既然遷都了,朱由榔自然應該坐鎮都府。

在和李定國交代了一應時宜后朱由榔帶着新軍向成都進發。

至於李定國統率的大軍則分為三部分。

一部分由馮雙禮統領回到昆明駐守,以防止貴州清軍打昆明的主意。

一部分由白文選統率駐守重慶,防止鰲拜突襲。

剩下的中軍則由李定國親率駐守奉節。

從奉節不管去成都還是重慶都不算太遠,可謂是一個兩全其美的選擇。

如果哪邊需要支援,李定國也可以第一時間趕到。

另外按照天子繪製的圖樣,明軍已經開始在一些要衝之地修築棱堡。

由於沒有經驗,工匠們一開始只能摸着石頭過河,但在修築了一段時間后他們漸漸掌握了訣竅,修築的速度也快了起來。

按照天子的計劃要用一年的時間修築五十個棱堡,封鎖所有要衝關口。

這樣東虜即便想要大舉來犯也會被切割開來,無法形成合力。

明軍便可以利用地形地勢優勢對其各個擊破。

對明軍來說每一場仗都很關鍵,絕對不容有失。

卻說朱由榔回到成都后受到成都百姓的熱烈歡迎。

不過他沒有沉醉在百姓們的歌功頌德中,而是很快與文安之一道策劃振興蜀中的方案。

人和土地自然是最重要的,這一點朱由榔已經在儘力去推了。

接下來便是興商。

蜀中井鹽天下聞名,朱由榔決定改革鹽稅制度,吸引商賈們來四川做生意。

唯有如此商品經濟流動,四川才能真的繁榮。

“陛下,我朝鹽法最早是開中法,吸引商人去九邊運糧換取鹽引。可惜自萬曆后開中法崩壞,朝廷濫發鹽引,鹽商靠囤積的鹽引可以從鹽場大肆倒賣鹽巴,謀取暴利。”

文安之的性格十分剛直。

在他眼中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即便是朝廷的過錯也不需要刻意的遮掩。

萬曆後期亂政頻發,其中鹽政敗壞就是很重要的一條。

“文愛卿的意思是仿效開中法?”

朱由榔對於開中法自然不陌生。

只是他覺得開中法是不是有些跟不上這個時代了。

“當然不能全數取用,要做一些改進。”

文安之解釋道:“開中法的核心是減少朝廷運輸糧食的支出和損耗,把其轉加到商賈身上。如今大明所轄之地有限,不太需要靠商賈來運糧。朝廷需要的是商賈能夠帶來日常所需的吃穿用度。”

朱由榔聞言眼前一亮。

現在成都乃至四川百廢待興,看起來十分荒蕪破敗。

仔細一想缺的不就是煙火氣嗎?

要想有煙火氣光有人肯定不行,還得有生活元素。

而這正好是商人能夠提供的。

“所以把開中法要求的商人運輸糧食,改成運輸日常起居必須的物件?”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