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拿下(1 / 2)

南明大唐王 戍邊銘東 3323 字 1個月前

絲竹悠揚,吹吹打打,一眾梅州府官吏將朱聿鐭一行人迎進了梅州城。

朱聿鐭帶着兩百鐵衛,其他人大部分都只能停留在城外。一來是為了防範軍紀渙散,禍害平民,第二也是因為俘虜太多,需要主力留在城外,隨時彈壓。

若是太平年間,朱聿鐭並不需要用這兩百鐵衛彰顯身份,但在這個人心思變的年代,他必須讓身邊有足夠多的保衛力量。而兩百經歷過戰場廝殺,人人手上數條人命的軍隊,足以讓他應對梅州城內可能出現的任何威脅。

南明時的梅州城,原不及後世那般巨大,城牆只有五六米,周長也不過二十餘里,放在後世,最多也只是一個鄉鎮級單位。

此時的街道兩道,梅州城內但凡有點身份的人全部到齊,人人帶着滿滿的笑容,一見唐王車駕到來,便即如同風倒麥浪一般,齊齊拜伏於地,唱着肥諾。

朱聿鐭並沒有坐車駕內,而是策馬而前,沿途所觀,個個錦衣綾羅,果然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與城外那黑壓壓東一群西一夥的難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城內並非沒有衣衫襤褸的百姓,而是全被趕出主街道。朱聿鐭就掃眼看到,一個個小巷子里,或蹲或躺着無數的百姓,人人眼神麻木,面黃飢瘦,如同行屍走肉一般。

有點見識的還會跪在地上,但大多都是雙目無神的四處觀望,甚至連唐王見城這種難得的熱鬧事,也沒有興趣多看上一眼。

梅州城大明各地的城池沒什麼兩樣,南北東西兩條四馬並駕的主幹道,將城池不均勻的分割為四塊。兩條主幹道交匯處十字路口,便是縣衙以及梅州府庫與各個衙門所在地。

一行人在知縣鄭文秀的帶領下,魚貫進入衙內。

酒菜早已經備好,朱聿鐭毫不謙讓的坐於主位,文武坐於他的兩側,梅州知縣則陪於末座,看起來就象是一個陪酒的。至於其他地方士紳,只來了兩個上了歲數的老翁做為代表,同樣陪在末席招呼。

這些年來,戰事不斷,文官若沒有上位者撐腰,已經再難以回到過去雄視武將,視之為奴僕的時代了。

相反,對於手握重兵的將領,文官們已經開始陪着小心,要小心的應付着。

“王爺一路辛苦,下官略略備些酒菜,雖然只是一些地方特產,但卻也別有一番風味,這酒更是本地著名的烏董山純山泉釀成,入口回味悠長,必能稍解王爺旅途風塵……”

梅州縣令鄭文秀捧着一杯酒,開始洋洋洒洒的開席祝酒話,話語又多又好聽,聽的朱聿鐭額頭青筋一陣陣的跳動。

“敬王爺!”

在鄭知縣的帶領下,兩位老翁也顫巍巍的起身,共同向朱聿鐭舉杯致意。

“行了,孤是來聽實事的。”

無論前世還是今生,朱聿鐭對於這些如同裹腳布般官面文章,向來都是沒有多少耐心。

鄭文秀頓時被噎的不輕,心中多少也有些不快,但卻根本無法發作,只能悻悻的住了嘴,尷尬的笑笑落座。

“陛下蒙塵,被韃子圍困於汀州。不知如今廣東如何布防,可有大軍北上痛擊韃子,何人能夠主持大局?梅州處於兩省邊地,不知鄭縣尊有何安排,可有錢糧召集青壯,重新編練軍隊備敵?”

不等鄭文秀緩解一下尷尬氣氛,朱聿鐭便即連珠炮般的問出眾多的問題。

鄭文秀頓時目瞪口呆,哪有在酒桌上便這般毫無遮掩的大談公事,他根本沒有任何準備,一時間一句話也說不上來。

“殿下也太心急了,民以食為天,萬事也得先填飽肚子,才有力氣商議嘛!”

眼見朱聿鐭言辭間頗為嚴厲,莫修偉同為文官,此時不得不站出來,打了一個圓場。

“對,對對,公事等飯會下官會一一彙報,王爺先嘗嘗這龍蝦,這可是專門為王爺備下的,聽說王爺車駕將至,下官便早早命人快馬從潮州送來,到梅州時還是活蹦亂跳着呢!”

有莫修偉居中轉圜,鄭文秀總算避開這些頭疼的公文事,趕緊向著朱聿鐭介紹起各色菜肴。

畢竟朱聿鐭問的問題實在太尖銳了,他一個也答不上來,前面的問題他根本沒有接到消息。後面關於他的內容,他一個無為而治的父母官,更是不知該如何進行回答。

廣東承平已久,古來更是流放官員之地。能來這廣東的,基本上都是被邊緣化的官員,不遠千里來到廣東這煙瘴地受苦當官,語言上更是存在着巨大障礙,別說做這種大動作,就算平時處理公務,都會存在着雞同鴨講。

身為朝廷官員,他們大多是不屑學習當地土話的,只會跟能講鳳陽官話的人溝通,下面的任何情況,都只能通過這些人的彙報,政務開展或者說處理公務的過程,自然可想而知。

這鄭文秀更是如此,平日間只是吟詩讀書,他所有公務都只是該收稅時關注一下收稅情況,連斷案都只是坐於堂上,聽捕頭充當一句話說幾個官話詞的‘翻譯’,往往案情都聽的雲里霧裡,臉上從容,心中實則莫名其妙,只能各打五十板了事。

“呵呵,有心了。為了孤王吃到海鮮,這麼遠卻糜費多多。”

莫修偉的面子,朱聿鐭多少還是要給些的,聞言夾起一塊蝦肉,淡淡的說道。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