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南沿海殺的如火如荼之時,孫可望等一眾西營將士,也灰頭土臉的從瀘州逃竄而出。
瀘州府果然如同孫可望所料那般,在西營殘部攻擊之下,數日內便即輕鬆掃平。
軍心慢慢安定的西營,在瀘州府吃了半個月的飽飯,更是慢慢收攏了數萬敗兵。
比起他的便宜義父,只懂得打打殺殺和流竄作案的張獻忠,孫可望是一個有政治能力和眼光的人,他明白流竄作案是成了不大事的。
而瀘州是數江環繞之地,這個地形比較封閉和利於防守,在一番思索之後,孫可望便打起了將之當作根本之地想法。
既然有了這個打算,孫可望便雷厲風行的開始施展起來。剛剛收編的敗兵,再次在西營四王子的整編下形成戰鬥力,更是藉著收拾了眾多不配合的大小縉紳的既定策略,小範圍的以戰練兵。
鎮壓了不服從的縉紳,再從肯和他合作的縉紳之中選拔官吏,之後將被鎮壓的縉紳們的田地分給合作的縉紳和無地百姓。種種得力策略,一掃大明積納已久的舊弊,已經開始慢慢聚攏起瀘州的民心士氣。
大半個月來,種種措施按部就班,瀘州各地已經漸漸安定下來,剛剛開始有興旺的苗頭,滿清大軍便即又一次殺至。
不同於上次,這一次滿清大軍收編了四川各地明軍殘部,尤其是重慶總兵楊廷本部歸附后,滿清終於有了一支上的了檯面的水師。
雖然這支水師比起東南沿海的鄭成功,完全就是小孩子過家家的玩意,但對於偌大的四川,這支水師已經可以說是首屈一指了。
得益於這支水師的幫助,滿清大軍成功在西營的全力阻擊下強渡合江,直撲瀘州城。
油場一戰,西營再次大敗,好在李定國表現的極其驚艷,只帶領千人迂迴朱溝,一戰之下,楊廷的水師猝不及防之下,被李定國帶人焚了個七七八八,令滿清大軍立即失去了追擊的依仗。
西營大軍敗而不亂,在瀘州城頑強抵抗了十數日後,最後更是全軍外加錢糧全部裝般,大軍登船南下,將一座空城留給了滿清。
首次擔綱大任的孫可望,在此役中指揮若定,雖然野戰依舊失敗,但卻根本無法掩其奪目的光彩,終於成為西營名副其實的第一人。
而李定國也因其過人的膽略和勇猛,徹底的穩定了西營第二人的位置。不過這個時候的李定國根本沒有與孫可望一爭長短的心思,反而是對這個自小便對他照顧有加的大哥十分信服,對其向來言聽計從。
在一二號人物意見一致后,西營內部經過這次戰鬥后,也變為鐵板一塊,野戰損失雖大,但內部凝聚力卻是上了一個台階,實力反而不降反升。
一路向南,凝聚力極強的西營開始展示出他的鋒芒,一個月不到,便即連克永寧州,定番州,兵不血刃拿下驚弓之鳥的貴陽。
眼見進展如此順利,孫可望內心的野望便即不可克制的膨脹起來。但貴州畢竟山多地少,百姓不多,拿下容易,卻不是一個安穩的去處。
相比貴州而言,身邊的雲南就要好上了許多,而且若是雲貴連成一片,既有雲南豐富的特產,又有貴州的險要地勢,立即便是王霸基業的雛形。
只是貴州尚未平定,冒然招惹雲南顯然不是一個好主意,必須兩者之間先選擇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