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熟悉的明軍(1 / 2)

南明大唐王 戍邊銘東 2340 字 1個月前

魯王朱以海心情很不好,都已經處於爆發的邊緣了。

最早得到隆武皇帝被俘的王爺,但是名不正言不順,又煎熬的等待了大半個月,一直沒有收到南面那兩位更名正言順上位的王爺登基的消息,便再也坐不住了。

張名振不失時機地提出了“隆中對“,他向朱以海完整地闡述了先三分天下,建基立國,再收復江南和一統天下的戰略方針。

具體步驟是先攻取清軍兵力薄弱的福建,建立起可靠的根據地;再利用“監國“名義和聲望,招攬人才,逐步增強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同時妥善處理好同海外邦國的關係,爭取朝鮮和日本出兵相助;

在西南桂王稱帝上,不再採取針鋒相對的方針,讓桂王政權盡量拖住清軍。如此一來,就能形成三分天下(清廷、桂王和魯王)之勢,待江南空虛之時,用精兵襲取南京,則明朝復興有望。

而後的形勢也如張名振所料,唐王登基,然後唐桂相爭,滿清兩廣提督李成棟果然率主力南下,整個福建幾近空虛。

朱以海深以為然,十分果斷的長垣誓師,在誓師會上,他向各路大軍表明了“王業不偏安“的決心。在滿清大軍湧向福建之後,更是大舉進攻浙東各府縣。

魯王軍隊初步整頓就緒后,朱以海即着手收復失地,短短半年內,福建多個府縣相繼收復。

十一月,朱以海親征,他廣發檄文,號召各地紳民起事,共創大業。“解放區“不斷擴大,建寧府以及建陽、崇安、松溪、政和、壽寧、連江、長樂、永福、閩清、羅源、寧德等地均被收復。

同月底,福寧州也被明軍攻克,清朝在福建的統治陷入崩潰的邊緣。

節節勝利之下,朱以海在十一月二十三日在紹興再次登上監國之位。但是如今的魯王明顯運氣不太好,被鄭成功強行調走了鄭彩艦隊之後,無論是軍隊機動,還是糧草後勤運輸,都立即變得艱難起來。

福建山地極多,道路難行,魯王軍又缺乏騾馬牲口,之前更因太過依賴鄭彩艦隊作為後勤運輸隊,這時一旦離開了艦隊的支持,軍隊一下子抓了瞎,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形成一個穩固的後勤運輸線。

軍隊沒了物資,就斷了前行的路。

眼見前面一個個城池就如同不設防一般,但沒了糧草的軍隊,卻是根本無法向前邁出一步。

而在這要命的關頭,魯王軍隊等來的不是後勤的恢復,而是勃然大怒,殺氣騰騰撲來的李成棟大軍。

之前李成棟在分水關頭破血流,最後只能退保後路,已經是讓全軍士氣不穩。

而且李成棟還不知道這消息報上去后,自己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如今在他鎮守福建之時,卻是被魯王軍隊從後面給自己爆了一串的菊花,更是讓他羞憤難耐。

他李成棟什麼時候成了受氣包,誰有脾氣了,都能過來招呼他一頓?真是叔能忍,嬸子也忍不了啊!

在泉州補充了糧草之後,李成棟根本沒耐心等待主力大軍緩緩北進的速度,直接帶着兩千餘騎兵,便即撲向福州府。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