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其他地方清軍實力的薄弱,原本被壓制住的闖營士兵,也開始零散的突破城頭的防禦,不斷的向城頭匯聚而來。
激烈的肉搏戰,規模在不斷的擴大着,慢慢的從小塊向著連綿成線轉變着。
畢竟登城的闖營士兵越多,城頭上的清軍想要將他們壓回去,就會越來越難。
南門袁宗第的大昌兵第一個打開局面,接着便是東城的李來亨部也有了進展,開始在東城上面取得一個小據點,後續兵力正源源不斷的向上騰躍而來。
正當東、南兩門闖營進展極為順利之時,荊州南門的城門轟然打開,數以千計的清軍快速從城中衝出,發起了決死反擊,想要襲殺猝不及防的闖營攻城部隊。
但是他們的意圖根本無用,黨守素部就守在城門之外不遠,原本還想等着正推着撞木錘準備攻擊城門的麾下士兵打開通路,卻不想第一時間與守軍的逆襲部隊撞了個正着。
不過黨守素的麾下委實太過於不堪,數千人馬被清軍這一千精銳一個衝擊,就開始搖搖欲墜,黨守素咬牙堅持了數分鐘不到,便即直接兵敗如山倒。
黨守素雖然在闖營中也是有名有姓的大頭目,但這人最多也只是一個山大王境界的人物,無論軍紀還是統兵能力還是麾下的作戰能力,都遠遠遜色於其他闖營大頭目,這也是馮汝先選擇南門逆襲的原因。
好在黨守素也抵擋了片刻,這也讓攻城部隊有了一口喘息之機,許多部隊開始集結部下抵抗,但是他們這些沒有辦法一瞬間完成統一指揮的軍隊,雖然人數遠遠多於清軍逆襲部隊,但各自為戰的情況下,想要真箇抗住這千餘逆襲的清軍精銳,顯然還差點意思。
果然在清軍的逆襲部隊前面,袁宗第麾下的攻城部隊,一批批的敗退下來,雲梯也被這些逆襲的清軍接連破壞了數十架。
大怒之餘,袁宗第親自帶着家丁結陣抵擋,這才好不容易將清軍的鋒芒擋下,但清軍也不戀戰,一見沒有了機會,便即快速後退變前隊,再一次向著東門衝殺而去。
不過這一次,馮汝先是犯了貪心的原罪,能夠將南門外的闖營部隊攪的一塌糊塗,就應該見好就收,重新回城尋找機會。
但馮汝先並不是不明白這點,而是如今荊州城面臨的危局實在太危險,若是不能一次性將東門也來一次狠的,只打了南門外的闖營對大局幫助依舊不大,算不得一錘定音!
在戰場上,想以僥倖的心態去作戰,便往往會收到最壞的結局,這些精銳還沒來的及攻擊明顯開始有所戒備的李來亨部,便聽到滾滾的馬蹄聲轟然炸響在不遠處。
一隊扛着黑色大旗的騎兵,呼嘯着從遠方而至,黑色的盔甲在尚紅的大明軍隊中,是如此的扎眼,但卻出奇的與這支騎兵十分的相配。
這是一支數百騎的騎兵,但奔騰起來,卻是給人一種慘烈的沙場氣息,似乎全軍都帶着濃濃的煞氣!
鐵騎不僅氣勢過人,更是銳不可當,根本沒有任何花樣,全速衝擊而來,只是一個衝擊,便將這近千清軍一分為二,所過之地,死傷狼籍。
眼見勢不可違,馮汝先不得不咬牙命令出城軍隊火速回城,但出來容易,想要在這伙騎兵的追殺下回城,卻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