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並沒有追擊,畢竟以他們的實力,若是脫離有利的地形,與數量龐大的清軍肉搏戰,必定會死的很難看。
雖然探查出來明軍的虛實,但是蘇克薩哈卻依舊沒有太多的辦法,這裡不僅是長江最狹窄處,周邊的山陵密布,道路崎嶇,大軍攻擊面更是狹窄之極,數千人規模的進攻,就已經達到極限。
數千人的規模,綠營根本不可能有這般實力打開局面,蒙古人更是對山地作戰一竅不通,若是動用全部動用滿八旗,是很有可能啃下這塊硬骨頭,但是付出的代價,卻是讓蘇克薩哈不敢承擔的。
如今的滿八旗,還沒有墜落到十數年後八旗少爺兵的程度,剛剛入關不久,勁卒老將都還健在,在機槍還沒有製造出來之前,其實力依舊冠於這個時代東亞的所有軍隊。
這是事實,哪怕是歐洲殖民者的近代軍隊,若是平原野地決戰,也並不是正在上升期,身經百戰的滿八旗的對手。
雖然這些軍隊是硬骨頭,可能給滿八旗慘重的損失,但是最終全軍覆沒絕對是必然結果。
唯一制約滿八旗展現實力的因素只有一個,那便是滿人數量的稀少,根本經不起連綿戰爭的消耗。一場戰鬥就算完全順風順水,敵軍完全不堪一擊,行軍病死與廝殺時馬失前蹄墜馬身亡的也會產生非戰鬥減員也肯定不會少。
雖然最多只是數十人、百人,但征服大明這樣幅員遼闊的大國,只要明軍還有抵抗,這樣的戰鬥至少也得數百場之多,全用滿八旗的話,估計自己就會被節節的勝利給直接滅了族。
畢竟整個種族哪怕用八旗這種極限的組軍政策,幾乎將所有實力擰在一塊的制度,巔峰時也就組建出來六萬不到的軍隊。
連年大戰之下,雖然節節勝利,但是真正的滿八旗數量,已經陡然下降至危險的境界。
滿八旗又是一個比較封閉的圈子,向來不與漢人通婚,這麼大點的部落,彼此之間肯定會沾親帶故,關係複雜。
若是一旦損失過大,別說皇帝與攝政王,就算其他死了親朋甥侄的滿清高層,也定然不會讓他好過。
但若是不派出滿八旗,僅僅依靠綠營與蒙漢八旗,這些喜歡打順風仗的玩意兒,想要打下這一道防線,又得需要多長時間?
而偏偏時間,是蘇克薩哈最為缺乏的,畢竟地方叛亂若不第一時間鎮壓下去,那就會給各地的野心家一個信號,那便是滿清中央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之前的強橫完全就是吹噓出來的,甚至稍稍受挫就會給人十分不好的聯想,到時清廷內部就會遍地狼煙了。
既然硬拼費時費力,又不一定能有多大成果,那蘇克薩哈便開始嘗試誘降的政策。
畢竟除了強攻江西,若是能將金聲恆重新招降回來,那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主意。
不過他的如意算盤很快便被打破了,他派出的使者人只回來了大半,腦袋卻是被留在了明軍大營之中。
猛怒之下,蘇克薩哈憤怒欲狂,連日來不斷調派各軍輪番攻打澎浪機,甚至連滿八旗都出動了一次,但卻是寸步難進,一連數日都被死死的堵在原地。
在蘇克薩哈在營中憤怒的如同一座活火山時,轉機卻是慢慢的出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