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沖陣(1 / 2)

南明大唐王 戍邊銘東 2341 字 1個月前

湖口方向,是明清主力對決的主戰場。

無邊無沿的清軍騎兵,不斷的奔馳着,向著湖口守軍連綿的衝擊而來。

防守湖口的是劉永鵬、趙士元及丘士誠等部,作為朱聿鐭王府護衛長出身的他們,可謂是最根紅苗正的一批人,因此軍隊的裝備普及率最高,換裝率也是全軍之最。

劉永鵬部作為朱聿鐭組建軍隊的實驗田,火銃兵已經佔據總兵力的六成,剩下四成一半是長槍兵,一半刀盾手,完全就是按照近代軍隊的配置進行組合。

趙士元及丘士誠部,則是參照紀效新書編練而來的軍隊,兩部人數合共九千人上下,在經歷過南昌城外之戰,再加上這數日鏖戰,已經成長了趕來,已經有了當年戚家軍的幾分風采,無論攻守都是極為犀利可怕。

三部以劉永鵬部為中軍,兩翼鋪展開來,將整個湖口全部擋在身後,就在這野地之中硬撼滿清號稱無敵的滿蒙八旗騎兵。

劉永鵬部排出的數個大小不一的空心方陣,火銃兵在外,刀盾手列於其後,長槍兵在刀盾手之後。最外側的數個空心方陣兩角,則是十數門火炮壓住陣腳,黑洞洞的炮口令人心底發寒。

這種大陣極為簡單,但威力卻是不俗,尤其是這種防守作戰中,更是將火力發揮到了極致。

在他們兩翼則是趙士元及丘士誠兩部列於左右,擺出的依舊是防禦的魚鱗陣,大軍鋪展開來時,甚至比兵力已經達到七千人上下的劉永鵬部還要大上許多。

在震天的鐵蹄聲中,連綿的火炮轟擊聲不絕於耳,十數顆數斤重的炮子不斷的呼嘯而前,砸入兩百步開外的清軍陣列之中,將滿清騎兵騎陣犁出一道道血肉造就出的血衚衕。

距離七十步上下,密集的火銃轟鳴聲響起,無數的銃彈一個齊射,最前方的數百騎頓時轟然墜馬,衝擊的陣形一下子亂成一團。

來到這個時代,親眼見證過火繩槍的擊發之後,朱聿鐭便深深的覺得,之間看過的小說中三輪齊射根本就是扯蛋,不足百步的距離內,根本不可能讓火銃手能夠從容的前進後退連續射擊。

火繩槍威力最大的用法就是現在這種模式,一隊半蹲,一隊直立,然後同時射擊,以密集的銃彈,一次性遭成最大的殺傷,然後火銃手的使命便完成了。

明軍火銃手熟練的將火繩掐滅,然後開始轉身便向同袍的背後逃離,尋找保護。

在隊列的縫隙中,火銃們輕車熟路的來到空心方陣中間,再次開始裝填趕來,等待着下一次的出擊。

在火銃手歸位后,刀盾手開始密集靠攏,在原地形成一道堅固的盾牆。

長槍兵則是將長槍從盾牌的縫隙之間穿過,剎那間明軍的軍陣便成了一隻只巨大的刺蝟。

清軍的騎兵並沒有停止,他們也沒有退路可言,打不開湖口這條通道,沒有湖口的防禦設施做為依靠,在明軍優勢水師的打擊下,任何集中在江岸旁的行為,都是自己找死。

在無遮無攔的情況下,明軍水師上的火炮就能把他們打的崩潰四散。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