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的戰鬥,在城牆倒蹋的那一刻,便即已經註定。
兵力不足,又是二線軍隊的天津守軍,更是因為在爆破時明軍列陣於南門,而主力集中在南門,更是直接被爆炸的衝擊波與氣流掀翻無數。
當明軍快速突破而來時,南門上的守軍根本就沒有幾個還能站起來抵抗的,而城中被組織起來的青壯,更是在城牆倒蹋的一瞬間,便即四散而逃。
任憑聞海濤將喉嚨喊爛,也根本無人理會用他,這麼多人也根本不是他手中那區區百多名衙役與幫閑能夠攔的住的,甚至到了最後,聽到明軍已經殺入城中的廝殺聲后,連衙役與幫閑都直接脫了號衣,直接混入人群中消失不見。
徹底沒了指望的聞海濤,只能驚駭怨恨的詛咒着這些青壯與南明朝廷,最後選擇了一條麻繩結束了自己的小命。
在明軍大軍入城之後,敢於抵抗的清軍並不多,為數不多的殘敵,肅清他們更是用了不足一個時辰,在明軍四個城門匯合之後,便即宣告天津已經易手。
天津衛城的位置極好,距離滿清京師極近不說,更是大運河終點不遠的樞紐位置,只要死死的釘在這裡,滿清朝廷就會全身難受,調配各類物資難度便會呈幾何式的上漲。
若是有強大的水師配合,更是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哪怕滿清傾國來攻,他們擋不住,也可以從容的上船離去!
因此當閻應傑與蔣承光拿下天津后,根本沒有打算搶劫一番便即離去的心思,而是將原本逃散一空的衙役幫閑們再次尋了出來,讓他們重新組織百姓,重新修築城牆。
明軍是戰勝者,但卻並沒有入城后便即如清軍一般洗城,在佔領城池之後,便即在各個街道張貼安民告示,並且不斷的派人巡視全城,任何敢於趁火打劫的青皮無賴,都會直接被當場斬殺。
嚴厲的軍紀,再加上嚴厲的鎮壓城內的不安定份子,雙管齊下局勢很快便即安定了下來。
當天津城居民發現明軍軍紀十分嚴明,並沒有任何屠城或者劫掠的打算后,這才戰戰兢兢的重新出了門,並且在衙役們的指揮下,開始組建青壯民夫,重新修補城池。
不過修補也只是圖處心安而已,在被這般的破壞下,想要短時間內將天津修補完成,根本就不現實,粗略的用木柵欄與泥土堆積起來簡易城牆,抵擋一下野獸的侵襲不在話下,想要阻擋成建制的軍隊進攻,那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好在閻應傑與蔣承光二人,從來沒有想過指望城牆防守天津,這次他們到達天津,帶來了眾多的震天雷。
這東西一個好幾斤重,在重量沒有減輕下來之前,在野戰之時對敵,並不是一個太好事的東西,但這東西用來守城,那就絕對算的上是居家旅行必備的利器了。
在任良朋與王得仁二人灰頭土臉的回到天津時,天津城的巨大城牆豁口才剛剛有了稚形,還無法起到什麼阻礙作用。
不過這個時代軍隊的行進速度極為有限,尤其是正處於多事之秋的滿清朝廷,根本不敢派遣過多的主力前來天津。
畢竟若是能夠短期內拿下天津城也就算了,若是再如山西一般拖成夾生飯,那無論是內地的軍閥冒頭,還是塞外失去壓制的蒙古部落突然有了想法,滿清都根本無力鎮壓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