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靠不住(1 / 2)

南明大唐王 戍邊銘東 2430 字 1個月前

大沽口一戰,滿清十萬大軍無法奈何區區不足萬的明軍分毫,經月時間不得寸進,也讓北方各個實力派都看清了滿清真正的實力。

而隨即傳來在京畿腹地,都已經被明軍四處肆虐的消息傳開后,整個北方已經開始了大地震。

誰也沒有想到,如日中天橫行天下的滿清,竟然是如此一個空架子,一場大敗之後,竟然連京畿地區都能任人蹂躪,而無可奈何。

雖然大明如今還只是略略翻身,還遠沒有能夠壯大到足夠北伐的程度,但是北方的實力派們心中,已經開始打起了小九九。

以南代北,向來便是困難重重,是少數開掛者所專用的,無論南北朝之初氣吞萬里如虎的劉裕,還是今世大明太祖朱元璋,都是一等一的狠人。

唯一想不到的是,以南伐北竟然成了老朱家的專利,眼看着大明就要咽下最後一口氣了,誰知道一個唐王一番折騰之後,竟然讓大明重新翻身,或許也可以稱之謂迴光返照了。

畢竟唐王在江南乾的事,可是已經傳遍整個北方了,如今北方各地的士紳,對於唐王的敵意,那絕對是在滿清之上。

唐王雖然乾的起勁,但顯然是已經失了北方‘民心’,這必定會讓其在北伐之時,經歷更多的困難和阻撓。

但滿清威嚴開始下降之時,各地實力派雖然還沒幾個產生鼎似可問的錯覺,但騎牆觀望與藩鎮一方的想法的,卻大有人在。

比如還在陝西的吳三桂,就已經開始萌生這種想法了,甚至因為滿清將陝、山二地的綠營精銳徵調大半之後,更是完全按捺不住這種想法了。

趁着明清雙方膠着之時,吳三桂已經開始打着防範湖廣賊寇的名義,慢慢將自己的勢力向漢中、四川滲透而去。

以殘破的陝西作為根據地,那顯然不是理想之地,雖然是精兵之地,但自李唐后,關中已經變得越來越貧瘠,單靠陝西的賦稅,已經支撐不起來養軍的需要了。

而四川就不一樣了,向來便是大明的糧倉之一,若是能夠拿下四川與陝西,封住潼關,他已經便成了當年的強秦,可以坐看關東亂局,窺機而動。

對於吳三桂來說,唯一麻煩的便是身邊的孫思克,還有孫思克所帶領的近萬漢八旗,以及剛剛敗退回陝西,正在陝西徵兵操練的趙良棟,張勇,王進寶等滿清鐵杆綠營將領們。

當然吳三桂並不是怕了這些人,而是因為這些人的存在,會讓他極為束手束腳,稍微動作大一點,就會引來這些人的注意,從而將滿八旗給招了過來。

說實話,鎮守遼西走廊多年,與滿清交戰多年的吳三桂,對於滿八旗的敬畏,可謂是深入骨髓,若不是將他逼到絕境,他是絕對不願意與滿八旗開戰的。

尤其是當下滿清實力猶存之時,他更不願意和滿清先一步拼個你死我活。

再次以衝冠一怒為紅顏為借口反清,然後一路打回山海關,聽着挺帶勁,幹起來更是十分轟轟烈烈,但實際上兵敗身死成為烈士被記載在史書上可能性倒更大一些。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