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登萊(1 / 2)

南明大唐王 戍邊銘東 2380 字 1個月前

受挫而歸的鄭成功,憋着勁的想在天津打一場翻身仗,但卻是沒想到,滿清竟然根本不理會他的堅陣,虛晃一槍便即回師。

一仗未打,自己反而將戰略優勢完全給葬送掉了,這種挫折感委實令鄭成功分外憋屈。

但是已經對滿清騎兵集團產生深深畏懼的鄭成功,卻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去突破靜海、武清兩地的滿清防線,只能恨恨的對進攻北京京畿各地的想法徹底放棄。

但鄭成功並不是一個容易放棄的人,既然京畿地區無法混下去了,但這口氣不出也不行,便只能將目光放在了山東地區。

山東不比遼東處處是丘陵,而且看不到幾條河流,滿清騎兵還極為眾多,如今整個山東總兵力都不一定有遼東的滿清騎兵數量多,更兼水網密布,雖然大多都是一些小河流,但卻依舊可以讓水師能夠發揮出來作用,無論怎麼看,山東都完全是一個十分好捏的軟柿子形象。

更主要的是,山東是靠海的,優良港口更是有着不少,無論哪個方向進行登陸作戰,都可以讓水師的優勢發揮出來。

而威海衛、登州城更是大明北方數的上的優良港口之一,這兩處地方也是鄭成功打算建立北方根據地所在,只要將兩地之一拿下,大明在北方就有了堅固的支撐點,方便明軍更加主動的和滿清找麻煩。

說干就干是實力派的信條,鄭成功當然也不例外,留下可以進入內河的一半中小型船隻,主力艦隊便即折而南下,向著登州橫渡而去。

這一次鄭成功學乖了,所帶的軍隊不僅僅有鄭家的大半水手,還有着從北方招募而來的近萬新軍,還有王得仁部這一支已經擴充至近四千的騎兵。

沿着海岸線航行了一個多月,龐大的鄭家水師終於到達了登州城外,在城中清軍恐懼的目光中,似乎將海洋都完全填滿的明軍船隻開始緩緩靠岸,無數的明軍開始陸續下船。

在登州守軍派出無數求援使者離開的背影中,明軍已經開始在灘頭建立了陣地,一營營的明軍不斷的集結着,只用了近兩個時辰,便即有超過兩萬的明軍下船列陣。

整個過程中,登州守軍根本就沒有任何干預的意思,畢竟如今的登州城早就失去了崇禎年間,作為遼東明軍後勤根據地的作用,人員建制也被一削再削,如今城內的守軍只有數百,這還拿什麼去抵抗,任何出城逆襲的想法,都完全是送死而已。

當明軍開始向登州開近之後,登州城很乾脆的選擇了投降。

畢竟揚州的例子太過於血淋淋了,當大明也開始如同滿清一般不要臉之後,地方士紳也十分自然的轉變了之前的固有印象,開始變得俯首帖耳,再沒了崇禎年間的跳脫。

守土有責的登州文武,就更加不用說了。

他們這些小蝦米,家人基本上都在城中,若是膽敢抵抗,一旦城破他們的全家老小下場自然不用多說,甚至就算他們願意破家為國,但目前的形勢卻是守都根本沒法守。

城內的士紳卻是不可能覺悟高到了與國同休的程度,與其被這些註定會偷開城門保命的士紳出賣,還不如他們先一步將城池賣了,畢竟遲早不保的東西,早賣還能多少值點錢嘛!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