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帷幕(1 / 2)

南明大唐王 戍邊銘東 2368 字 1個月前

紹武三年三月初七,返回南京休息不足一月的鄭成功,便即踏上了前往澎湖的征途。

十數日傳來的情況顯示,在大員(今台南市)外海,出現了大量打着荷蘭、西班牙國旗的船隻,共計有大小船隻不下百艘,其中更是有着蓋帆船近三十艘。

不過數百艘戰船並非是一夥的,而是分為兩股,相距着不近的距離,一先一後進入大員港口。

這一次與之前的海戰不同,崇禎年間的海戰大明根本沒有預料到荷蘭人敢於悍然動手,這才被偷襲到。

而這一次,大明對於對方的到來,從上到下都已經有了心理和實質準備,主力艦隊已經開始向澎湖列島集結,外海的巡邏船,更是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於台灣島的監測。

在接到預警之後,澎湖列島便即全面進入戒嚴狀態,最前線的柑桔島,大嶼島更是處於臨戰之中,只等大戰爆發。

鄭成功到達澎湖的時間剛剛好,正好是荷蘭與西班牙人遞交國書而來之時。

看着國書中要求擁有在漳州河、安海、大員、巴達維亞,馬尼拉自由貿易的權利,並在泉州建立貿易據點,可派遣代表至大明泉州,溫州,廣州等沿海城市收購商品,船隻可在大明沿海自由停泊,不允許大明四海貿易公司船隻私自出外海,並且立即解除對於貨物的壟斷定價權,立即恢復一年前的價格,日後任何貨物價格漲幅都需要與荷、西二國商議共同允准方可實行,西班牙人、荷蘭人在大明享有與大明人同等法律權利。

這份國書,也可以稱之謂最後通牒的東西,鄭成功笑呵呵的接受了過來,並且當著使者的面保證一定派遣快舟送回南京,將由皇帝定奪。

但在使者迴轉后,鄭成功直接將之撕成粉碎,目光的中殺意已經是再也無可扼止。

這種視大明如無物,憑着幾條快船加利炮,就想逼迫大明帝國簽下這等奇恥大辱的條約,在鄭成功看來,委實是這些蠻夷活膩歪了。

如今的他擁有的實力,可不是崇禎六年時的鄭芝龍能夠比擬的,在崇禎末年到如今,失去控制的鄭芝龍勢力的擴展速度是極其可怕的,原本大小船隻百多艘的規模,在如今壟斷大明對外貿易的十數年間,已經悄然的擴大的數倍不止。

而且經過當年的海戰,鄭家已經認識到與西方巨艦之間的差距,雖然受限於大明的造船工藝落後的制約,但是鄭家水師無論噸位還是數量,都已經遠遠超過了十數年前,再也不是當年那般對上西方人時,只能採用人海戰術的地步了。

而之所以沒有當著使者的面撕毀國書,並不是鄭成功有所畏懼,相反是因為他已經決意一戰了,而有這些條件的國書,也根本無須再去請求皇帝,鄭成功覺得根本就沒有任何談的必要了。

經過北方兩場大敗,鄭成功原本傲氣的性格,已經被打磨的收斂了許多,按照原本性格的他,必然會直接毀書斬使,而不是這般懂得了隱忍。

不過若是能夠輕鬆獲得勝利,那一時的隱忍,就是完全值得的。

當夜,鄭家水師便即傾巢而出,藉著滿天星斗,在黑夜之中恍然的奔向了大員。

但在距離大員還有數十里的距離,鄭家艦隊便即暴露在了荷蘭人的巡邏艦視野之中。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