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這幫小子一個個不服,卻又無可奈何的模樣,曾國維哈哈大笑,得意之極。
“候爺,我們還想再來一次!”
輪流作戰之下敗的潰不成軍情況下,這幫少年中年紀最大的尚恆睿,卻是突然之間開了口,十分堅定的說道。
“手下敗將,豈敢言勇!還來什麼,你根本就不是我對手!”
曾國維卻是撇撇嘴,不以為意的拒絕道。
雖然這幫子少年勇氣可嘉,而且這兵棋推演委實也讓他極為喜歡,但是自己卻是沒有這麼多時間陪他們練手,如今大軍已經過了高郵湖,前鋒已經到達山陽,再向前便要進入沿河而上徐州,而徐州是山東的門戶,李成棟大軍已經徐州與清軍交手,推進至此時,已經不是這般輕鬆自在了,他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了。
“候爺,你只是單獨戰勝了我們,還沒有戰勝我們合力。要知道,單獨的我們容易戰勝,一旦合力,你就難以取勝了!”
尚恆睿卻是卻不服氣,依舊選擇再戰。
“那就再來最後一次了,過了山陽本候便要向前了,就在今日最後教你們一次!”
曾國維看了看一幫子少年,終於還是耐不住這次新事物的誘惑,答應再戰最後一次。
而這一次,尚恆睿為執棋手,他身後的少年則是變成了龐大的參謀團,一場真正的對決這才拉開序幕。
在這場真正的對戰開始不久,朱聿鐭也正好步入大帳之中,一見到雙方這場面,頓時也來了興趣,揮手制止了雙方的見禮,興緻勃勃的在一邊觀戰。
有了朱聿鐭在旁觀戰,雙方心中的壓力頓時倍增,言語之間收斂了許多,就象兩個劍客決戰,已經開始拼起了內力,言語什麼的已經是外物了。
雙方選擇的戰場是剛剛路過的寶應一帶,這裡水網遍布,但卻大多只是小河流,同時地形極為平坦,屬於大平原地帶,極為適合騎兵突擊。在斥候的探查下,一切都被還原為沙盤,地形和雙方兵力部署一眼便盡收眼底。
曾國維選擇的是明軍,在這樣的地勢下,兵力偏重於步兵的明軍,雖然有着優勢的火力配置,但顯然劣勢更大。
而尚恆睿所選擇的清軍一方,則是有着騎兵的優勢,雙方的兵力相同,但明顯在戰場效應上講,尚恆睿一方更佔上風。
戰爭圍繞着寶應城展開,清軍守城,明軍攻城。
一開始,曾國維便即在水師的掩護下,將軍隊快速沿運河展開。數十個大大小小的方陣陣列為一個浩大的戰場,形成一個半圓弧陣形,從三個方向包夾向寶應城。
而尚部則是自北而來,同樣在距離城池不足十數里之地排列好陣勢,不過這卻是一個突擊的陣形,顯然是打着主動進攻的模樣。
寶應城在中,左側是沿河列陣的明軍大軍,東北方向是清軍救援而來的大軍,雙方開始緩緩接近。
在棋盤上,規則則是騎兵速度要快於步兵兩倍,而步兵則是具有近戰兩倍殺傷力。
戰爭一開始,曾國維就覺得自己再不復之前的輕鬆,開始有些束手束腳起來。
他的每一次動作,後續的發展都會被眼前的少年看穿,不,不應該說是被眼前的這個少年看穿,而是被其後一群人一番分析之後識破,然後立即予以回應。
尚恆睿先用綠營兵,與明軍左翼糾纏,再利用騎兵快速突擊,猛攻明軍左翼,幾乎一瞬間,尚部的兵馬便即開始了數十處的大調動,從四面八方向著明軍壓迫而來。
這顯然不是個人的智慧,而是整體的合力完成的部署,雖然兵棋推演之中,曾國維是有數分鐘的思索時間,但是一個人面對着如此多的變化,也難免會出現疏忽,難以大局在握。
在曾國維竭盡全力的處處應對之後,他卻是有些愕然的發現,只是這一波攻擊,他就已經將自己的陣形弄的有些散亂了。
更可氣的是,一時半會兒之間,他還是無法看透對方的攻擊重點在哪個方向,究竟主攻何方。
但令曾國維臉色凝重的是,尚部一旦開始攻擊,立即便是十數處,甚至數十處兵力齊動,似乎壓根就沒有打算從戰略上調整,而完全是從戰術上分化瓦解打擊。
只是這種辦法,曾國維一時半會兒根本無法應對如此多的挑戰,若是還是如之前一般處處針鋒相對,估計只會被處處蠶食。
在不得要領之下,曾國維只得選擇保守防禦,不斷的收回一個個棋子,形成嚴密的防守陣形,以不變應萬變。
雖然看似亂七八糟的進攻,但是曾國維指揮下的明軍卻是處處被動,雖然尚部在自己步兵與水師的聯合攻擊下損失慘重,但是自己的損失也在不斷的加劇着。
這種仗他曾國維還從來沒有打過,完全就是被人壓着打,只有招架之力,完全沒有任何還擊的辦法。與他之前指揮的戰鬥中,雙方有攻有守的戰場形勢完全不同,只能不斷的退守,再退守。
當明軍收縮到一定地步之時,尚部也再也無法佔到絲毫便宜,在陣形嚴密的步兵面前,騎兵顯然得不到絲毫的便宜。
但是這仗打到這個份上,曾國維顯然是已經輸了,他的目的是攻打城池,但戰旗推演到了這個地步,他卻是寸步未進。
更可氣的是,對方只是動用了部分騎兵而已,對方的步兵主力至此還未出動過,而看家的滿八旗,甚至都還沒有出動過。
但他卻還沒辦法說對方耍賴,畢竟對方可是以參謀團的形式參戰的,真正的戰場上,也不可能限制對方決策層究竟有幾人。
不過曾國維顯然是不願意輕易認輸的,以步對騎,要麼藉助地形,要麼就需要行險一搏。
但曾國維卻是忘記了一件事情,一個人設置的陷阱,在雙方兵力部署盡在眼中之時,完全就逃不過一群人的眼睛。
在曾國維故意空門大露,引誘尚部輕敵突進后,尚部也抓住了這個機會。
先以蒙古八旗大舉右翼突破,在付出巨大的損失之後,成功讓明軍中央戰線薄弱起來,原本在蒙漢八旗后擔當督戰隊的滿八旗猛攻已經陷入苦戰之中的明軍左翼。
對此,曾國維早就有所準備,一直做為預備隊的中軍騎兵開始運動起來,準備在尚部合力攻打左翼,無法脫身之際,自背後給尚部來一記狠的。
但在他的騎兵自中軍馳出之時,在明軍中軍暫時處於陣列高速的空當,卻是迎面撞上了原本看似前往支援尚部右翼的尚部步兵攔截,一場近戰,明軍騎兵幾乎損失殆盡。
而原本猛攻明軍左翼的滿八旗,已經調頭而下,直擊中軍,在曾國維鐵青的臉色下,連踹數營,直接殺至他的中軍旗下。
隨着滿八旗前赴後繼的衝擊下,中軍在‘擊殺’無數滿八旗之後,終於陷落,整個大戰就此落下帷幕。
當然,對於這場兵棋推演,曾國維是極不服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