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城中的清軍本就是半斤對八兩的戰鬥力,在城門洞開,明軍大舉湧入之後,立即便即分出了勝負。
還在濟寧城參將控制下的綠營在大勢已去之後,紛紛放下武器投降,被逼入死角的參將直接選擇拔劍自刎,而在他之前,濟寧知府也已經殺掉愛妾,用一根麻繩結果了自己。
對於這兩個不識擡舉的東西,本來就不是好東西的朱聿鐭,自然早就對此有所準備。當然不會讓他們死的如此安詳,也斷然不會讓他們的家眷因為他們之死而有活命的機會。
在封鎖這兩人自刎的消息的同時,也在軍中找出與二人相貌相像的士兵,然後讓這二人代表這兩個死人,在眾目睽睽之下獻上官印和兵符,當眾痛哭流涕,表示願意重回大明這個溫暖的懷抱之中,重新做人。
這個消息根本不需要朱聿鐭去擴散,只要這兩人在萬眾矚目之下公開投降,就會被城內滿清的細作所看到,只要他之後用濟寧立馬成為戰場為借口,將城中百姓疏散,這些細作自然會將他們看到的一切稟告給滿清朝廷,到時自然會有人收拾他們的家眷。
對此,朱聿鐭是沒有半分的良心不安的,這些漢奸家眷仗着這些漢奸親人當權之時,自然是受了不知多少的優待,如今他們的受益來源倒霉了,他們這些受益者,連帶着被收拾,也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別說這個時代這下場合情合理,就算在後世,對於漢奸的家眷,除了一些聖母婊以外,大多數人對其都不會有什麼同情心的。
雖然計劃出了點意外,但依舊還是在朱聿鐭的掌控之中。
騎兵雖然重要,但也只是在追擊之時才有作用,在數萬騎兵大戰之時,他的騎兵就算個個是鐵人,估計也得被數萬滿清鐵騎碾成齏粉。
數千對數萬戰而勝之,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對方要麼是烏合之眾,要麼就是自身的裝備對對方是呈碾壓式的代差,否則數千騎兵對上數萬騎兵,就是一切屠殺。
而滿清騎兵顯然既不是烏合之眾,也不會缺乏鐵甲,更不會沒有犀利的兵器,這種情況下,騎兵的最大作用,也只有步兵擊敗清軍主力之後,然後放出騎兵擴大戰果而已。
濟寧城已下,明軍的部署便即全面展開,這些都不需要朱聿鐭去操刀,而是有曾國維這個明軍實際統帥負責部署。
朱聿鐭要做的並不是軍事安排,而是政治清洗。
濟寧城投降之時,並不是所有的士紳都參與其中的,有部分人是選擇觀望,不過朱聿鐭並不打算對這些人全部動手,畢竟這會將所有中立派全部逼到滿清一方去。
這當然不是害怕引起什麼事端,雖然這些中立派都是屬於牆頭草,合在一起的力量卻也是不容小窺,但卻都只是些無膽鼠輩,根本不被朱聿鐭放在眼中。
這些人被留着原因,也是因為他們是無膽鼠輩,是朱聿鐭最好的徵稅對象而已。
朱聿鐭真正要清洗的是曾經與滿清合作過的士紳,這些士紳無論有沒有參與倒戈一擊,都是朱聿鐭的打擊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