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再次進入河南大地的闖營,全軍都似乎重新復蘇了一般。
闖營自起兵以來,數次遭遇滅頂之災,但每一次都是在河南大地上重新浴火重生,河南這塊廣袤的大地,帶給闖營的不僅僅是輝煌,還有那永不言敗的堅定信念。
自入河南以來,闖營已經連克鄧州、南陽、南召,葉縣,大軍已經準備殺開封府。
不同於湖廣明軍對於後勤補給要求極高,闖營自入了河南,完全就象是回到了自己家的後花園,始終保持着高強度的進攻態勢,連敗開歸總兵高第,河南府洛陽總兵更是直接收縮兵力,伊陽,臨汝,全力防守,阻擋闖營進入河南府境內。
不過高第雖然在魯山敗退,但其主力損失並不大,與其說是敗退,還不如說是保存實力,主動後撤更形容一些。
但是當闖營的矛頭放過河南府,直指開封府後,高第卻也是坐不住了,重兵駐於襄城,許昌一線,擺出一副決戰的架式,同時緊急向洛陽的三順王求援。
不過闖營並沒有攻打依伏牛山脈,據險而守的高第,而是在葉縣沿昆水向東,出其不意直接拿下偃師(漯河),自黃淮平原向北推進,直接兵逼臨穎,許昌。
高第於許昌集結兵馬,與闖營李過部隔梁水對峙,但闖營卻是四面開花,西華、陳州、太康、商水、扶溝等兵力空虛的府縣,接連被收復,劉體純甚至折而向南,兵逼汝陽府,與明軍湖廣軍團匯合,將汝寧府整個一口吞下。
紹武三年臘月間,在朱聿鐭提兵北進兵逼濟南之時,闖營各部匯合於許昌,自三個方向壓迫向高第部,袁宗第部更是一馬當先,自扶溝沿水水北上,直撲開封而去。
許昌會戰並沒有打響,手中兵力只有不足兩萬人的高第,面對着十數萬的闖營,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戰意,直接選擇向開封突圍。
但是他明顯小窺了闖營的老本行,在逃跑和追擊方面,闖營向來都是大明軍隊之中數一數二的存在。
高第臨陣退兵,下場也就只有一個,那便是直接被闖營追擊的潰不成軍,高第最後只帶着三千餘騎兵狼狽逃回開封城,直接選擇閉門不出。
在闖營高歌猛進,準備直搗開封之時,河南府的軍隊終於開始有了動作,洛陽總兵率兵南下南召,對南陽虎視眈眈,威脅明軍後路,而三順王大軍則是折而向東,全力救援開封。
畢竟開封作為河南腹地一個重要支撐點,是連接數省的戰略要地,特別是如今清軍統帥阿濟格正在山東與明軍主力會戰,一旦開封有失,明軍就可以自開封東進或者北上,直接切斷阿濟格大軍的後路,而這個責任,是三順王所無法承擔的。
因此雖然趁着明軍主力在河南東部南部大肆攻略的時機,全軍南下攻入已經兵力空虛的湖廣之地,才是上上之選,但是在明軍隨時可能拿下開封並且威脅到山東戰局的情況下,開封城卻是由不得三順王不立即提兵來救。
事實上,對於習慣了無後方流竄作案的闖營來說,後路什麼的他們上下都不是太在乎,更別說如今汝寧府已經拿下,已經與鳳陽府、湖廣連成一片,南陽府的重要性已經大為下降,更別說這裡還有闖營郝搖旗部鎮守,洛陽總兵想要拿下這裡,估計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更別說,這孫子根本就不是在打仗,作戲的成分更足一些。
擺在他們面前的障礙,已經只剩下清廷三順王的大軍,只要擊敗了這支大軍,沒有了滿清中央軍的壓制,本就首鼠兩端的河南省兩大總兵,估計就會直接向大明請降,整個河南可以傳繳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