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城的告破,是在意料之中之事。
唯一沒有預料到的是,濟南城的城牆被連續開了十幾個口子,已經完全看不出來原本堅城的模樣,滿天的碎石紛飛,處處都是被震的七暈八素的守軍。
當數個旅的明軍從數個方向突入時,更是看不到絲毫的抵抗,面對着如潮水一般湧入的明軍,還剩下為數不多的守軍,紛紛十分明智的選擇放下兵器投降。
唯一的抵抗也許就是滿城的士紳們,這些士紳們一看到明軍入城,紛紛哭喊着向明軍哭訴,不是他們不降,而是被巡撫與總兵這些外鄉人逼迫在家,敢無令外出者皆殺無赦,這才沒有與王師裡應外合,共破國賊。
但是他們這次真的是秀才遇上兵了,這些士兵根本就沒有人理會這些士紳們在說什麼,只要是阻擋他們前路的人,無論是誰都會直接被格殺勿論。
至於這些士紳之前是什麼地位,有着什麼樣的功名,官兵們的刀子面前,都不值一提,就如同殺豬宰羊一般,直接橫殺而過。
巡撫衙門,還有知府、知縣衙門,此時除了還掛在樑上的幾個主官外,已經空無一人,甚至連總兵府都不例外,在快速的接手了府庫、武庫、糧庫之後。
有組織的清算便即立即展開,一戶戶朱門,不斷的被撞開大門,面對着無數哭喊着冤枉的士紳們,官兵們沒有一個手軟的,這不僅僅是皇帝的命令,更是他們撈取外快的營生,至於士紳們怎麼想,這些官兵們根本就管不着,也懶得理會。
對於濟南城衝天的哭喊聲,朱聿鐭也兩樣不在乎。
皇帝的權威來自於殺戮,更來自於言出必行,只要這個規矩定下了,那就不管他願不願意,他都必須貫徹下去,更別說,他對於這些士紳們,本就沒有絲毫的同情。
明末時代,朱家宗室看似每年的錢糧極多,但是實際上,除了那些有封地的王爵們,其他鎮國將軍之類的旁支,可能十數年都沒有領過俸祿了。
畢竟每年大明收上來的賦稅才多少,若是這些人全部都有俸祿可領,那別說支撐起九邊的軍隊了,收上來的賦稅還不夠這些人分的,還需要皇帝再自掏腰包補貼大半進去。
宗室藩王們雖然橫行無忌,但卻全部被限制於一地,為禍也就數十處,根本不可能弄的天下大亂的程度。
真正讓整個天下一地雞毛的,就是眼前這些士紳、官僚們,他們如今這般凄慘的哭嚎哀求,想必當年他們轉嫁賦稅,逼的無數百姓家無粒米,家破人亡之時,也曾有百姓這般苦求於他們賞口吃食的吧。
既然他們可以無視那些百姓,坐看他們哭嚎着凍餓而死,或是自此淪為流寇盜賊,那做為食物鏈最高級別的自己,坐看他們家破人亡,似乎也是情理之中吧。
輕鬆拿下濟南城后,朱聿鐭也沒有耽誤,立即傳繳整個山東,要求地方文武立即做出選擇,半個月內必須前來濟南見駕,否則便以謀逆罪論處。
想必這最後通牒伴隨着濟南城士紳被掃蕩一空的消息,估計會讓所有人明白,他們該何去何從。
半個月不到,山東各地已經全部倒戈而降,每日間匆匆向著濟南的車馬絡繹不絕於道,盛況空前。
對於山東各地的文武,朱聿鐭為了安全起見,在集中見了一面后,便即打發他們回府,不過卻是將原本的治所全部打亂南北對調,並且各府城均派駐一隊錦衣衛,以及數量不等的明軍駐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