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怨氣(1 / 2)

南明大唐王 戍邊銘東 2317 字 1個月前

對於吳三桂幾次三番派人前來洽談,誠懇的表明願意為山西光復出一份力的想法,李定國二人毫不客氣的便予以拒絕。

開玩笑,這本來就是搶功勞的事情,怎麼可能允許吳三桂將手伸過來,別說雙方之意本來就沒什麼好感,就算真的有好感,這種輕鬆摘桃子的事情,也不可能輕易的送將出去。

吳三桂從來都不是一個肯自帶乾糧的主,如今被困在陝西無法向外擴展,那坐吃山空顯然不是吳三桂的性格。

無法向外擴張,那就向內張嘴,吳三桂表示自己軍糧緊張,行文堵胤錫,要求明軍提供一批協餉,用以穩定軍心、人心。

這是一個很正當的請求,尤其是堵胤錫一身兼湖廣、川陝、豫四海總督一職,更是找到了能夠作主之人。

但是殘酷的現實卻是直接給了吳三桂當頭一棒,堵胤錫回了一封措辭極為溫和的迴文,通篇除了對吳三桂反正的稱讚之外,概無其他,只是信件最後,這才稍稍提了一句,貴部反正朝廷尚未確認,等待皇帝確認之後,才能撥付錢糧云云。

這個答覆自然讓吳三桂直接罵娘了,但是他卻沒有任何的辦法,畢竟堵胤錫這是按照規矩辦事,他根本挑不出來什麼毛病了。

在憤怒之餘,吳三桂也有些心涼。

畢竟按照千年以來,默認的遊戲規則來看,只要他反正,上面必然會第一時間給予回應,甚至象他這種手握重兵,一動便即可以一省震動的實力派,更是會受到最大限度的優待。

別說等朝廷回復了,估計只要跟這事沾邊的人,都會極力的拉攏於他,要錢給錢,要糧給糧,只要最後功勞薄上有一句自己也曾參與勸降就可了。

但是如今堵胤錫的態度,已經表明了他並不看重吳三桂的反正,甚至隱隱之意還有一些不屑之意,根本就沒有打算過多安撫,他只是例行公事而已。

吳三桂不知道,這究竟只是堵胤錫的一人看法,還是整個紹武朝廷對他的觀感皆是如此。

吳三桂頭一次後悔自己這反正實在有些晚了,這個時候反正的效果,看起來更象是形勢絕望之後的無奈投降,反正歸明的效果已經差了極多極多。

他應該在清軍開始大批抽調兵力之時,便即果斷的選擇反正,那個時候紹武皇帝還在山東與阿濟格於濟寧對峙,這個時候反正的效果是最好的,可以將滿清整個戰略部署全部打亂!

更妙的是,滿清還根本抽不出身來對付自己。

但是這個世界沒有後悔葯,只是稍一猶豫之間,河南清軍大敗而歸,紹武皇帝又席捲了整個山東,戰略形勢已經徹底大變,阿濟格被明軍三路圍攻,只能撤向京城,大局已定。

吳三桂甚至都恨恨的想到,在朱聿鐭到達京畿附近之時,也是他剛剛收到自己反正消息之時,這就很讓人牙酸了。

北京城都已經近在眼前,那他這反正還有個屁的意義?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