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分封(1 / 2)

南明大唐王 戍邊銘東 2303 字 1個月前

在看到李定國接過象徵著權力的‘斧鉞’,正式成為大明徵討遼東的統帥之時,基本上所有文臣的心都在滴血。

雖然心中七個不服,八個不忿,但是敢主動站出來,讓皇帝停止倒行逆施的文臣,還是一個也沒有。

這些視衝動為幼稚,熱血為魯莽,舞刀弄槍為野蠻粗鄙的文臣們,永遠不可能出現豪傑之輩,他們最常用的應對辦法,就是來日方長。

說白了就是一群欺軟怕硬的貨色,任何與他們不一樣的人,都無法融入他們的圈子之中,文臣之中也不是沒有喜好舞刀弄槍的,但這些另類,他們都將之視為異端,從來不曾真正接納過他們。

他們掌握着社會最多的資源,可以編織出來最廣大的關係網,他們從來都是表現的溫文爾雅,自認高貴,看不上所有不是同類之人,甚至在全盛之時,連皇帝都可以不放在眼中。

但是他們卻是選擇性的遺忘了一件事,那便是在絕對的武力之下,一切陰謀詭計都是毛毛雨,在失去了武力支撐之後,他們什麼也不是。畢竟尊嚴在劍鋒之上,真理只存在大炮射程之內!

正式接管了大軍的李定國,立即成了所有人的關注焦點。

面對着數十萬人的注視,李定國表現出了他身為頂級帥才的真實水準,一道道命令不斷的下發而出。

數十萬大軍在震天的戰鼓聲中,有條不紊的開始不斷的應令而動,一支支軍隊絲毫不間斷的離開校場,整個場面卻是並無任何的忙亂,完全可以稱的上是井井有條。

窺一斑而見全豹,曾國維等一眾原本並不服氣的將領們,在看到這種場面后,也開始從心中對李定國產生了認可。

畢竟他們之前每次調動大軍,都不可能這種毫無滯澀,運轉自如。

很多時候,他們都是一支軍隊開遠,這才讓另一支軍隊跟進,而且不可能象今日這般,數支軍隊齊頭並進,卻依舊可以做到運轉自如。

三軍開動后不久,朱聿鐭也登上了自己的龍攆,不過他並不是開向天津衛大沽口,而是帶着數千護衛,自香河而至山海關,而他的旅程終點,便是之前商議妥當的寧遠城。

在明軍主力浩浩蕩蕩揚帆出海之時,先一步出發的李成棟、金聲恆大軍,已經抵達朝鮮南浦,開始在水師的掩護下,迅速登陸整隊。

在朝鮮,滿清駐軍只有一個甲喇不滿千的兵力,駐紮地就在朝鮮王京平壤城。

南浦距離平壤只有短短的百十里距離,但也許是明軍水師的規模實在太大,單看數量,就已經讓清軍失去了進攻的慾望,從明軍登陸直到整軍完畢,平壤城內的清軍依舊沒有出現在視線之中。

但是他們不來,卻不代表明軍會停留在地等候,金、李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兵分兩路,直撲平壤城。

沿途的各個村鎮之中,朝鮮人見到打着大明旗號的明軍,根本沒有任何人選擇抵抗,在漫天的歡呼聲中,明軍毫無阻礙的快速向前推進,直逼平壤城。

令李成棟他們失望的是,駐紮平壤的這個甲喇的清軍,根本就沒有任何戰鬥的念頭,在明軍斥候還未到達平壤之前,這些建奴便即已經大肆搶劫擄掠了平壤,帶着大包小包,直接向西奔逃而去。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