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前出的依舊是龍騎兵,不同的是,龍騎兵已經不再是騎兵,而是變成了步兵。
但是兩白旗的進攻方向卻是已經朝向兩翼,這個時候再合擊龍騎兵,那必然會造成隊伍混亂,甚至還會因為軍隊集中向中部,若是不能一擊而潰滅龍騎兵的話,更會被明軍兩翼的騎兵正好打在側面軟肋,直接被打的元氣大傷。
再看看龍騎兵身後那排列的極為整齊的戰馬,兩白旗已經徹底放棄了攻打龍騎兵的想法,畢竟這麼多的戰馬,他們是不可能完全撇開的,一旦陷入馬群之中失去了速度,那更是自取滅亡。
沒有其他的選擇之下,兩白旗只能硬着頭皮,冒着龍騎兵側翼火力攻擊的威脅,硬撼明軍兩翼,從中殺出一條血路。
在清軍衝擊的道路上,龍騎兵的攻擊連綿不絕的響起,已經全部換裝燧發火銃的龍騎兵,通過三段擊,已經形成連綿的火力網,讓滿清衝鋒的道路上,不斷的人仰馬翻。
當明清兩方的騎兵再次糾纏在一起后,龍騎兵們只能停止了射擊,坐看着局勢的發展。
在又一輪激烈的搏殺過後,對沖而過的兩白旗,便再一次受到了龍騎兵們火銃的熱烈照顧,在向北奔逃的道路上,不斷的遺屍道旁,如同指路明燈,蔚為壯觀。
唯一可惜的是,明軍遠道而來,連續征戰之時,戰馬馬力不濟,想要追擊兩白旗,卻是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對方不斷的拉開距離,遠竄而去。
更可惜的是,韃清的龍旗只是在戰前偶然得見,但連綿兩輪衝鋒,都沒有看到旗幟再次出現,似乎這旗號只是虛設,韃清的小皇帝根本就沒有同來軍中。
兩白旗來援的速度很快,但敗退的速度更快,在丟下數千具傷亡人員后,再次消失在明軍的視線之中,只餘下漫天的煙塵指引着他們逃竄的方向。
當遠方震天的殺喊聲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無數明軍震耳欲聾的‘萬勝’聲后,被包圍已經快一個時辰的清軍終於開始絕望了。
率先投降的是漢八旗,徹底失去信心的漢八旗陸續有人開始投降,在明軍殺至前,便即跳下戰馬,跪倒於地,祈求活命。
這些人大多都第一時間被滿八旗所射殺,但是隨着局勢越來越壞,更多的漢八旗不斷的逃出滿清本部,哭喊着向明軍直接投降。
在絕望的情緒下,滿八旗已經完全約束不了漢八旗的潰敗,投降的人數從零星,開始迅速擴大,甚至出現還有編製的漢八旗集體投降的例子。
老話說的好,船要沉了,最先逃的一定是老鼠。這話換到漢八旗身上卻是有些不對,因為漢八旗不是老鼠,而是隨時會反咬主子一口的毒蛇。
明軍在接受這些漢八旗投降之後,便即要求他們向滿八旗發起進攻,以人頭換人頭,只要殺一個滿八旗旗人,便即可以一命換一命,若是殺兩個,則是可以抵去勞役。
至於殺三個及以上的,這種兼備實力與運氣於一身的傢伙幾乎不存在,若真有了,再訂賞格也不遲。
對於這種無理的要求,漢八旗降兵二話不說便即再次操起刀子上了戰場,這年頭這種投名狀是必須之物,也是這個時代的規矩!
服從命令殺伐或許九死一生,但不服從就是十死無生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