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滿八旗開始展開全面追擊之時,明軍主力已經從兩個方向,向瀋陽方向急進而來。
錦州一戰,為生存而戰的滿八旗最後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亡命而前的下,無論西營還是闖營騎兵均損失慘重,而負責攔截的何穆部,更是被打的半殘,所部萬餘人及輔助的騎兵師五千餘騎,戰後都只剩下一個零頭。
兩部加在一塊生還者包括輕傷者在內,已經不足七千人,尤其是騎兵師更是打的只剩下一個骨架千餘人,已經不能稱之謂慘勝,完全就是兩敗俱傷。
一戰過後,明軍負責殲滅戰的近六萬的騎兵最後整編時,只餘下了四萬出頭,可見這一戰之慘烈程度。
這般的慘勝,雖然挾大勝之威輕鬆拿下遼陽,但李定國向北的步伐不得不停留了數日,讓全軍休整數日,重新壓縮編製整頓。
也正因為整編的原因,這才讓吳三桂部搶在明軍之前到達瀋陽,而明軍卻是沒能形成夾擊之勢,讓吳三桂變成了孤軍深入之勢。
不過就算是孤軍,吳三桂大軍的數量也是滿清殘餘軍隊的數倍之多,但一日不到便即敗的如此凄慘,也委實出乎李定國的預料。
原本他是想通過吳三桂消耗一番清軍的軍心士氣和兵力,然後等明軍從容恢復一番,再趁吳清兩軍打的兩敗俱傷之時,大兵突進,對滿清殘餘軍隊形成合圍。
這個想法是好的,理論上也有極大的可行性,但在李定國率先數萬騎兵先行之時,卻是根本沒有料到,吳三桂會敗的如此凄慘,原本的合圍之勢,直接變成了一場遭遇戰。
因為任良朋與王得仁部在錦州一戰時,損失極小,軍隊編製完整,因此也成為了明軍這一次向北推進之時的先鋒軍。
在任良朋攜同王得仁部,向北快速挺進之時,卻是直接一頭撞上了吳軍向南潰退的敗兵。
好死不死的是,這些吳軍眼看任良朋打的是明軍旗號,在極度的恐慌之中,竟然直衝任軍而來,希望得到明軍的保護,躲過後面如狼似虎一般的追兵。
這種直衝本部的行徑,別說任良朋與吳軍本來就不熟,而且對方逃亡之時,旗號什麼的都丟的差不多了,根本就分不清他們是難民還是軍隊,就算是真正的同袍,也不可能任由他們這般行事。
混亂的敗兵,別說陣勢,連起碼小隊的組合都沒有,所有人都跑的亂七八糟,整個戰場前面到處都是亂鬨哄的人群,將騎兵前進的道路幾乎全部堵上。
眼下停止軍隊,放過敗兵已經完全來不及了,而且一旦停下,洶湧而來的敗兵,直接就能將自家騎兵給沖的七零八落。
“算你們倒霉!殺!”
雖然不清楚他們的來路,但是只聽那用漢話不斷凄厲的哭喊聲,任良朋也知道這些人應該不是滿清一路的,但是他卻根本沒有任何的選擇,直接抽出武器,猛的一聲大喝,當先衝鋒而前。
“殺!”
主帥打出攻擊的旗號,麾下的騎兵就更沒有任何顧忌,‘鏘鏘’之音不絕於耳,萬騎齊齊爆喝一聲,加速衝擊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