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草原。
對上同為游牧民族的漠北蒙古人,游牧民族對付農耕民族那種捉迷藏的戰法便即全無用處。
畢竟同為游牧民族,你若是敢放棄水草豐美的草場,那對方就會狂笑着笑納,多一處草場,對方的勢力就會多增長一份,此消彼漲之下,想要反超對方的可能性,幾乎是微乎可微。
這也造就了草原上的征戰,基本上就沒有捉迷藏類型的,除非力量懸殊太大,否則另一方無論如何也都會全力應戰。
因此面對着氣勢洶洶的漠北蒙古諸部聯軍,退無可退的科爾沁部,開始了總動員,並且向漠南蒙古諸部緊急求援,希望他們能看在同是漠南蒙古一脈的情份上,能夠派兵來援。
可惜的是,漠南蒙古諸部,在滿清的分而治之的政策下,科爾沁部是知道好處最多的蒙古部落,早就讓其他部落眼紅和忌妒。
這個當口,根本就沒人願意幫忙,就算與科爾沁有着姻親關係的巴林部都是如此,人人都是幸災樂禍的等着看科爾沁倒霉。
科爾沁部不僅人緣不太好,而且其因為其部這些年發展的太過於迅速和龐大,本就是漠南蒙古諸部的隱隱威脅,滿清在時還好,滿清倒台之後,人人都害怕科爾沁會嘗試着一統漠南諸部,成為漠南霸主。
這並不是杞人憂天,在其他各部勢力均弱於科爾沁多多的情況下,這個問題是極有可能存在的。
在科爾沁部先下手為強擊敗蒙古共主察哈爾部之時起,諸部對於科爾沁部的戒心,已經提升至最高。
誰也不願意看着科爾沁部,這個原本漠南蒙古諸部之中的小老弟,轉身一變竟然成了其他各部的大哥,這個心理落差委實太過於巨大。
科爾沁部已經開始全面動員,十四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男丁已經全部跨上戰馬,整個部落更是變態的湊出了近三萬騎。
因為這些年滿清的支持,科爾沁部武器裝備都要遠遠強過其他蒙古各部,尤其是比一直遊離於滿清統治之外的漠北蒙古諸部,這三萬騎的武器裝備更是居於壓倒性的優勢。
因此,雖然是三萬對五萬,但是科爾沁部卻是並沒有畏懼,而是十分硬氣的集結部眾,在松嫩草原上列開陣勢,與遠道而來的漠北諸部聯軍,正面硬剛。
此時的阿馬奈,正策馬立於漠北蒙古聯軍的中軍位置,雖然看起來眾星捧月一般,但是他卻不是最高的指揮,而只是一個明面上的領袖而已,實際指揮權卻是車臣汗興巴特穆兒。
漠北諸部支持察哈爾,當然不會是因為他的黃金血統身份,而是漠北的生存環境實在過於惡劣,無論是他們擁有的草場數量還是質量,還是所在地的氣候環境,都遠遠比不上漠南草原。
滿清勢大之時,他們自然不敢牧馬向南,但又不願意臣服於滿清膝下的情況下,他們自然只能不斷向北,再向北,遠遠離開滿清統治的範圍之內。
但是越往北,小冰河時代的氣候就越發明顯,一年之內能夠放牧的時間只有寥寥的幾個月的情況下,別說將部落發展壯大,就算能夠勉強維持住部落的規模,就讓他們頭疼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