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選擇(2 / 2)

南明大唐王 戍邊銘東 2374 字 1個月前

這些孩子有大明的支持,只要能夠在這些地方立穩腳跟,那未來他們的前途有多大,就需要靠他們自己去折騰了,朱聿鐭覺得自己應該是管不到哪個時候了。

在這些海外派全部離開后,在朱聿鐭面前的,便即只有西營劉文秀,以及他麾下的將領了。

不同於全面投入海外,謀求自己建立藩國的闖營,西營內部卻是直接分為了兩派,一派是以李定國為首的歸附派,他們沒有任何建立藩國的想法,已經開始主動向大明內部融入進來。

另一派便是以劉文秀為首的建國派,也許是出於對官府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劉文秀對於徹底融入大明體系,一點興趣也沒有,他對於皇帝分封出來的緬甸、越南都是極為感興趣。

這兩個方向,卻是令劉文秀有些為難。

越南自不用說,幾乎就是整個靠海的存在,如果將之奪取在手,開展海貿生意,必然很快就會富庶起來,子孫後代都可以吃用不盡。

但是缺點卻是,越南絕對算不上柔弱,相反是一個狠茬子,就算可以以精兵強將將之拿下,但日後維持統治的穩定,絕對是一件極大的麻煩事。

另一個方向的緬甸,方向雖然靠海的區域有限,但多少還是有不小的領土直抵大海。

更重要的是,在朱聿鐭給他展示的地圖上,在緬甸旁邊,就有一個幅員極為遼闊的半島,雖然皇帝也曾說過,如今的天竺雖然已經有一個強大的王朝,但是劉文秀卻也敏銳的觀察到,皇帝在說起天竺之時,眼中那絲毫不加掩飾的蔑視。

皇帝說起人口只有數百萬,土地更是只有彈丸之地的荷蘭時,眼中都絲毫不曾有所蔑視,而是相當的重視,但說起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天竺時,卻是根本沒有看在眼中,這其中的差距,委實令人有些難以置信。

不過如今的劉文秀,已經不再是數年前的他了,在李定國充當遼東大戰明軍統帥之際,劉文秀也被極為禮貌的邀請前來南京,名為在這富庶的南京城享受皇家的招待,事實上來做什麼的,誰都明白。

在南京城中的這段時間,除了每日間的鍛煉之外,窮極無聊的劉文秀也開始嘗試着讀書,不過並不是枯燥的四書五經,而是他比較感興趣的歷代名將的傳記。

當看到大唐之時,曾經出現過一人滅一國的傳奇故事後,劉文秀從此也將那個反而典型,無能又自大的天竺國深深的銘記於心,這樣孱弱的國度,若不拿下來,委實都有些感覺對不起子孫後代。

因此,當皇帝將兩個發展方向交由他選擇時,他一番猶豫之後,便即選擇了緬甸,除了緬甸這地方民風不似越南那般彪悍外,也是有想着打隔壁天竺的主意。

在他看來,拿下天竺的收益,是絕對不會小於海外建藩的其他人,尤其是皇帝在地圖上指出天竺唯一的破綻便是西北處那一道狹長的穀道后,劉文秀就更加忍耐不住了。

這種易守難攻的地方,只要在古北口(劉文秀自己定下的名字)建關立城,輔以重兵守衛穩守,那整個天竺不就是最為安穩的地方么?

雖然這土地比不得有大明的遼闊,但關起門來,子孫後代世代成為偏居一隅的無冕皇帝卻是無妨的。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