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1 / 2)

如果昆明失守,最好的情況是她跟着朱由榔突圍跑路,再次過起顛沛流離的生活。

她並不怕過苦日子,但一想到至此大明局勢更為兇險便是心如刀割。

不過現在一切都好了,至少大明獲得了難得的休整時間。

朱由榔又與王皇后拉了拉家常,聊了一會見索性也要開口便跟她說明了吧。

“皇后,朕欲命太子前去川東撫軍。”

此話一出,本還滿面笑容的王皇后一時間花容失色,大駭不已。

“陛下說什麼?”

“咳咳,朕欲命太子前往川東撫軍。”

朱由榔雖然覺得有些愧疚,還是重複說了一遍。

太子在內處理政務曰監國,在外激勵士氣曰撫軍。

朱由榔既然想要召迴文安之入內閣理政,自然要找好一個同分量的替代者。

思來想去,太子是個最好的人選。

如今大明最能打的兩股力量就是原來的大西軍、大順軍余部。

李定國就不用說了,是朱由榔的鐵杆擁護者。至於大順軍余部,如今退入川東三峽區域,也是奉永曆朝廷為正朔的。

他們的忠心是毋庸懷疑的,在原本歷史中,永曆身死後,十三家仍然堅持抗清至最後一兵一卒。

朱由榔擔心的是那些原大順軍余部顧忌自己的身份,放不開手腳。

畢竟李自成當年兵臨城下逼死了烈皇,他們這些老部下心中惶恐,擔心永曆朝廷將來光復天下后清算也是情有可原的。

雖然之前永曆就三番五次下旨說明朝廷不再計較此事,但說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

朝廷出爾反爾的事情又不是沒做過。

這也是為什麼李來亨、郝搖旗、袁宗第十三家拚命想要找尋一個宗室接到他們駐地養起來。

因為這些宗室將來可以替他們說些好話,讓朝廷對他們網開一面啊。

這在朱由榔看來,確實有些可悲。

將士們在替朝廷賣命打仗,卻不得不提前找好退路,避免狡兔死,走狗烹,避免皇帝秋後算賬。

他派太子前去川東,就是要告訴十三家朝廷不會追究他們的“過錯”,只要能夠抗虜伐清,就是大明的好臣子。

這算是明確的表態了。

畢竟歷史上李定國和永曆對於川東十三家只是利用,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支持。

朱由榔覺得他還是要做點什麼的。

眼下相較於錢糧,十三家更希望得到朝廷的“赦免”態度。

在這個層面,太子顯然比文安之更適合扮演這個安撫人心的角色。

誠然太子年少,沒有什麼太出眾的能力,但他有血統、身份在啊。

大明皇儲這個身份足夠安撫一切不安的情緒。

朱由榔不需要太子像他那樣身先士卒,親自披甲射敵,只需要他待在川東就夠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