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1 / 2)

文安之這些時日來感受最強烈的就是川地還是有不少百姓心向大明的。

太子殿下到奉節撫軍后,陸陸續續有百姓前來獻糧。

這些都是百姓們自發的行為,沒有任何官府的強制介入。

當然百姓們可能更多的是想看一看太子殿下的尊容。畢竟在百姓眼中,太子殿下是普天之下除了天子外最尊貴的人。

若是能夠親眼見到太子殿下一面也是值了。

當然考慮到太子殿下的安全問題,文安之並沒有安排太子殿下近距離的接觸這些熱情的百姓,只是站着行宮城樓上揮了揮手。

即便如此百姓們也感動的熱淚盈眶。

文安之很難想象這若是陛下親臨奉節會是怎樣一副盛況。

十三家勛貴陸陸續續來到奉節拜見太子,雖然這樣做冒着一定得風險。

但在他們看來收益顯然是大於風險的。

能夠在太子殿下面前露露臉,刷一刷存在感,留下一個不錯的印象。

將來即便不能加官晉爵,但至少保全自己和家族部眾還是可以的。

臨國公李來亨就表現的極為熱情,不但親自在太子面前講解自己的治兵理念,還闡釋將來可能的行軍擴張路線。

在李來亨看來蝸居在四川肯定是不行的,要想光復大明湖廣是必取的。即便堵上國運也必須試上一試,不然最多只是一個偏安一隅的割據政權罷了。

文安之是比較贊同李來亨的看法的。

只是身為督師有些話他不能直接說出口。

畢竟涉及到國策,在陛下明確表態前作為臣子最好表現的低調一些。

將來若是陛下真的要攻打湖廣,他文安之便是豁出這條老命也要鞍前馬後奔走驅馳。

不論是籌措糧草還是軍餉,亦或是任何繁瑣的事宜,他絕不會皺一下眉頭。

只是不知道這一天何時能夠到來啊。

……

……

馮雙禮奉旨作為前軍先一步出發,北上入川。

作為一名老西軍,馮雙禮對四川自然不會陌生。

建昌這個名字更是十分熟悉。

之前他跟着劉文秀在建昌軍屯,開墾了無數荒地,存下了不少糧食。

後來孫可望叛變,帶來一系列的震動,馮雙禮也離開建昌進入雲南。

想不到繞了一圈現在又要回到四川了。

真是造化弄人啊。

站在個人的角度,馮雙禮覺得進軍四川是個不錯的選擇。

至少四川比雲貴富有的多,雖然這些年屢遭兵禍民事艱辛,但再怎麼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攢下的財富也足夠明軍消耗一段時間了。

再說四川還有井鹽啊。

這玩意可是值錢,實在不行還可以拿去換錢。

畢竟鹽這東西是硬通貨,四川周邊清軍控制區域的百姓也得吃鹽,面對較低的價格根本不會拒絕。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