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有整個北方。那時北方還是政治經濟中心。
相反南邊都是蠻荒之地,遠不是明朝時天下繁華所在。
相對來說荊州還是比較繁華的。
失了荊州后蜀漢缺糧少錢,就基本沒有爭奪天下的資本了。後面諸葛亮數次北伐,做的一切努力也只是盡人事聽天命,更多的是孤憤無奈。
而南明如今的局面跟蜀漢何其相似,甚至還要更差一些。
畢竟連個合縱連橫的人都找不到。
要想不成為別人眼中的悲情英雄,就一定要把地盤儘可能的擴張。
湖廣是一定要取得,而取湖廣的前提是先取重慶。
從這個角度看,朱由榔的眼光和諸葛亮還是有一些相似的。
“不過朕相信大明一定能夠和蜀漢結局不同。”
朱由榔單手攥着馬韁,一手執鞭指點前方道:“晉王,成敗在此一搏了。這一戰必須勝!”
越是處於劣勢的一方越需要去賭去搏。
對大明來說已經沒有什麼可輸的了。
能夠拿下重慶還可以繼續打下去,拿不下的話就跟蜀漢一樣是慢性死亡了。
在這個時空朱由榔希望自己能夠創造出一些不同來。
他相信奇迹,而奇迹正是他們君臣百姓每個人用雙手創造出的。
……
……
“晉王,如果將來要取漢中的話你覺得有多少勝算?”
既然聊到了諸葛亮,朱由榔本能的想到漢中。
漢中距離四川並不遠,若是奪了漢中,進一步謀取關中或許也是個選擇?
誰料李定國苦笑道:“陛下,東虜在漢中布有重兵。偽川陝總督李國英把最精銳的軍隊都囤積於此,怕是不好攻打。再說即便打下漢中,山路崎嶇也難大舉進攻關中。糧草補給是個大問題,沿途運輸損耗太大。”
稍頓了頓,李定國嘆道:“關中今非昔比了。以往是得關中者得天下,現在的關中反倒是個拖累。”
細細品來李定國這番話也沒有什麼問題,漢唐時代長安既是政治中心,亦是經濟文化中心。
這種情況下關中的戰略意義自然很大,無數想要定鼎中原的政權都把奪取關中看做是頭等大事。
蜀漢便是這樣一個政權。
但自打宋以後,關中大旱八水繞長安的景象不再。
久旱不雨導致莊稼糧食欠收,又不能靠運河進行灌溉運輸。漸漸的長安便落寞下來。相反洛陽的地位有所提高。
及到大明建立,太祖皇帝朱元璋也曾經考慮過遷都西安,並且派出太子朱標親自前去考察。
但此事最終不了了之,大概也是因為朱元璋父子經過一番綜合考量覺得此時的西安已經不足以擔任國都。
到了明末,關中就更荒涼了。
張獻忠、李自成都是關中人,李定國自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