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之能做到這個地步,已經殊為不易了。
……
……
第0058章 銅鑼峽
三日後明軍水師抵達銅鑼峽!
對銅鑼峽這個名字朱由榔自然不陌生,其位於鐵山坪山脊南端,是長江切割銅鑼山而形成的峽谷。
其在重慶府城東二十里,兩岸峭壁如削,是朔江而上進入重慶府的水路門戶,素有東陲屏障之稱。自古乃是兵家必爭之地。
歷史上在銅鑼峽爆發的有名大戰實在是太多了。
嘉熙三年,南宋大將趙暹便在銅鑼峽大敗蒙古軍。
大明洪武四年,太祖皇帝朱元璋平蜀,派廖永忠率兵伐大夏,明升抵抗不住便在此受降。
但要說如今明軍陣中對銅鑼峽最熟悉的,莫過於李定國了。
崇禎十七年春,張獻忠率部眾號稱三十餘萬,從湖廣荊州入川。二月攻下夔門,五月奪取涪陵,六月初抵銅鑼峽口,一副勢不可擋的姿態。
當時的四川巡撫知道明軍勢弱,遂決定在銅鑼峽積極防守。
他在銅鑼峽備下火炮、滾木、檑石,並設置鐵索封鎖峽口江面。
張獻忠見狀做出一副要猛攻銅鑼峽的姿態,暗中調遣千人由李定國統轄走陸路攻佔江津,佔領浮圖關。
一下子明軍變成了腹背受敵,形勢急轉直下。
銅鑼峽有一點和潼關、山海關等雄關很像,那就是從外面往裡打很難,打從裡面往外打不要太簡單。
很快明軍防線就告破,張獻忠順利拿下銅鑼峽。
李定國是這次事件的親身經歷者,自然記憶尤新。
只是這畢竟是他在大西軍陣營時創下的,說出來朝廷面上無光。
故而李定國一直保持着沉默。
直到朱由榔點名問到李定國。
朱由榔見清軍在銅鑼峽懸崖上鑿崖壁,牽鐵索,檑石置炮,引繩為飛橋,第一時間想到了李定國。
“晉王覺得如今該如何破局?”
面對天子的點名詢問,李定國自然不好再裝聾作啞。
他清了清嗓子,有些尷尬地說道:“陛下是想要正面強攻還是用奇計取勝?”
朱由榔毫不猶豫地說道:“自然是用奇計取勝,此戰損失越小越好。”
李定國點了點頭道:“要想正面突破飛橋防線很難。不過臣知道一條小路,可以命士兵們抬着竹筏小舟從南岸白鹽山頂伐木開道。這樣可以出其不意的出現在東虜後方,上下游同時夾擊,銅鑼峽可破矣。”
朱由榔心道李定國果然使出了看家本領,還好大明有李定國啊!
其餘諸將如劉體純、袁宗第皆是哈哈大笑道:“晉王真性情也,此計甚妙。”
文安之也捋着鬍鬚道:“此真良計矣。”
朱由榔見沒有人反對,遂下旨道:“既然如此,這次便由晉王領奇兵出擊吧。”
“臣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