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緬甸一直是明朝的屬地。緬甸宣慰司便是明朝在西南設立的六個宣慰司之一。
其轄地即為歷史上的阿瓦王朝。
後來嘉靖五年三家分緬,逐漸建立了大一統的東吁王朝。
東吁王朝不再承認明朝的宗主國身份而是選擇了與明朝平起平坐,這也直接導致了萬曆年間的明緬戰爭。
一度明軍攻破了敵國都城,但最終卻稀里糊塗落得個被迫撤兵,丟掉大量領土的結果。
文安之當然也知道這段歷史,這可謂是萬曆朝一段不願被人提起的傷痛。
人們都只知道萬曆三大征,但事實上這場看似不起眼的明緬戰爭對明朝今後的西南形勢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陛下是覺得東吁對大明不夠馴順?”
他以為朱由榔是好面子,這才會有此提議。
朱由榔卻是搖了搖頭道:“都這個時候了,朕怎麼會在意這些虛的東西。朕是聽說緬甸因為氣候的原因,稻子早熟。如果能控制這片區域,或許能夠供養更多的軍隊。”
緬甸地盤不算大也不算小,用來養十餘萬軍隊還是沒有問題的。
加之其盛產橡膠等物,將來發展工業也免去了尋找原材料的痛苦。
可以說控制緬甸是一舉多得的好策略。
至於文安之所說的面子問題,朱由榔是真的沒有想過。
都這個時候了還死要面子,那簡直是跟自己過意不去啊。
“陛下說的不錯,只不過現在緬甸上下都是一副坐山觀虎鬥的樣子。如果我們向其用兵,會不會把他們逼到東虜那邊?”
李定國的考慮不無道理。
以明軍現在的實力是不可能承受起雙線作戰的。
如果明軍決定攻打緬甸,那就一定要保證後方不被清軍襲擾。
“這倒不要緊,緬甸這個問題是總要解決的。不然留着終究是個禍患。至於東虜……朕從泰西聽過一種名為棱堡的東西,或許可以有效的阻止他們的襲擾。”
朱由榔對於棱堡的了解更多來源於書本和博物館的介紹。
這個在歐洲很長一段時間極為有效的主流防禦工事聞名天下。
當然文安之和李定國肯定沒有聽說過。
“陛下,這棱堡有何特殊之處?”
李定國顯然對棱堡很感興趣。
“棱堡其實是一種特殊的堡壘,和我們常見的凸多邊形相比,其是凹進去的。就是這一個改動,使得攻城方無論進攻棱堡的哪一點,都會使得其面臨兩到三面的進攻。守城方可以進行交叉射擊,而攻城方只有挨打的份……”
朱由榔說的興起,索性拿來紙筆畫了起來。
“棱堡之間的部分為中堤,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城牆,通常會在其前修建凹面堡做掩護……這裡是壕溝,平時是乾的,敵軍襲擊時則防水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