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的二三十歲,有的只有十六七,這般年紀正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候。你們哪個不是爹生娘養的?不是自家爺娘的心頭肉?朕也有孩子,朕能理解為人父母的心情。”
朱由榔頓了頓,有些哽咽道:“他們作出巨大犧牲,允許你們從軍報效國家,所以朕也很感謝他們,此為朕第二謝。”
“東虜兇狠,淪陷地的百姓仍然過着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日子。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心向大明的百姓暗中為朝廷做事,期盼着有朝一日王師能夠北伐,收復失地拯救他們於水火之中。他們甘願冒着生命危險做暗樁,朕感動不已,此為朕第三謝。”
三謝過後,朱由榔振臂高呼道:“如今國事艱難,朕希望君臣齊心,上下合力共抗外敵。用不了多久東虜就會再次舉師來犯。屆時朕不會後退一步,與都府共存亡!”
“我們與陛下同在!”
人群中不知誰先喊了一句,接着便是山呼海嘯般的附和聲。
“陛下在哪裡,我們就在哪裡!”
“願為陛下效死力!”
看到這個場面朱由榔很滿意。人心還是可用的嘛。
朱由榔雙手向下壓了壓,示意眾將士安靜下來。
他清了清嗓子接道:“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軼漢唐,際天極地,罔不臣妾。其西域之西,迤北之北,固遠矣,而程途可計。若海外諸番,實為遐壤,皆捧琛執贄,重譯來朝。自永樂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歷番國,由占城國、爪哇國、三佛齊國、暹羅國,直逾南天竺、錫蘭山國、古里國、柯枝國,抵於西域忽魯謨斯國、阿丹國、木骨都束國,大小凡三十餘國,涉滄溟十萬餘里。”
“這是天妃靈應之記上的一段話,朕每每讀後都感慨萬千。我大明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祖宗打下的江山,每一寸都是靠鮮血換來的。到了朕這裡,怎麼能輕易的丟棄?若真是這樣,不但朕無顏面對列祖列宗,怕是諸位也無顏面對祖宗吧?”
朱由榔這番激將法卻是徹底把虎賁軍將士點着了。
“伐虜,伐虜,把東虜強佔的土地都奪回來!”
“該是大明的,就是大明的。一寸土地也不能少!”
“東虜竊國巨賊,人人得而誅之!”
“大明天下無敵!”
朱由榔見狀很是欣慰。
其實他原本是想說“我大明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但一想到永曆帝歷史上跑路的行為,還是算了吧。
反正他剛剛說的那番話也起到了同樣的效果,只要調動到了情緒便是足夠了。
……
……
離開校場時,李定國的後背已經濕透了。
他與皇帝相處的時間並不算短,但這還是他第一次親眼看到天子的城府之深。
天子收攏人心的本領真是高深莫測啊。
短短一番話就將軍心聚攏起來,讓將士們心甘情願的替他賣命。
李定國越來越慶幸當初堅決擁護大明擁護永曆帝的決定。
像孫可望那樣想要自立門戶,再創新朝最終的結果便是一敗塗地。
畢竟民間還是有不少支持大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