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有些清兵剛剛登上河北岸,還沒明白髮生了什麼,就見同伴們朝自己湧來。
一些反應慢的清兵被人群擠倒落入河中,連喝了幾口河水才掙扎着站起來。
也有那些不走運的又被連着踏上數腳,再也沒能起來。
上三旗的旗兵相對好一些,他們每個人都有馬騎,可以從容不迫的撤離。
望着在河水中互相推搡的綠營兵,他們神情極為冷漠。
死道友不死貧道,有這些綠營兵去死,他們才能更阿全的撤離。
……
……
到了這一步,朱由榔的計劃已經全部實現。
明軍像驅趕牲畜一樣驅趕清兵,直到數萬清兵被驅趕到跑馬河北岸。
整個河岸上一片混亂,清兵們皆是爭搶身位,希望能夠快一些逃命。
可越是如此,他們行動的便越是遲緩,彼此之間互相傾軋,很多都溺水而亡。
事實上這一段的河水並沒有多深,只是他們跌倒后就再難站起來。
對朱由榔來說,這自然是一個絕好的消息。
儘可能的在這一戰消耗清軍的有生力量,接下來的對抗中明軍將佔據絕對的主動。
李定國麾下的騎兵皆是訓練有素身經百戰的老兵,十分清楚這個時候該做什麼。
他們只需要在兩翼緩緩壓縮逃命清軍的空間,然後看着這些潰兵互相踩踏而死。
人在混亂中是十分盲目的。
如今的清兵便在這一階段。
根本沒有人抬起頭去看遠方,所有人只顧得腳下這幾步。
趙良棟知道已經無力回天,便迅速帶着標營渡過跑馬河,追趕上三旗的旗兵而去。
至於這些綠營兵,能逃走多少算多少,就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了。
……
……
朱由榔不記得這場追殺是什麼時候結束的了。
總之,當一切結束的時候跑馬河裡到處都是清兵的屍體。
由於朱由榔下了死命令,明軍士兵們對這些求饒的清兵沒有絲毫的憐憫,皆是一刀斬殺。
粗略的算一算,此次斬殺的清兵至少有幾萬人。
李定國作為指揮追擊戰全過程的將領,自然立有大功。但回想起來,他卻是膽戰心驚。
若是當時清兵離陛下再近一些,或許就能有流矢傷到天子了。
若陛下真有個好歹,便是殺了再多的清兵也沒有意義。
那李定國就無法對大明的文武百官,大明的千萬百姓交代!
以身誘敵的主意是陛下自己出的,但李定國作為臣子自然應該及時勸諫,不能讓陛下由着自己的性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