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1 / 2)

施琅來到餘姚后發現城中文武官員都被明軍殺光了。

他便是當之無愧的土皇帝,手掌生殺大權。

由於要給朝廷報功,施琅決定借百姓人頭一用。

殺良冒功這種事情在亂世屢見不鮮,施琅更是沒有一絲負罪感。

只可惜那些餘姚百姓莫名其妙的做了刀下冤魂,餘姚城又接着流血數日。

接着施琅下令修整被損毀的城門。

他可不希望鄭成功下次再來時城門還是空空如也的狀態。

至於其他的民政事宜施琅一概不管。

他又不是餘姚縣令,沒有理由操這個心。

只要保證在他手上餘姚城不會陷落就可以了。

鄭成功啊鄭成功,看來你還是有幾分自知之明的嘛,知道老子要來了提前跑路,避免被打的滿地找牙顏面掃地。

不過你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

等到龍江船廠的戰船造好了,便是老子揮師攻打舟山之時。

屆時老子必定要徹底滅掉你,斷了你的痴心妄想!

在餘姚的日子施琅自然要好好享受,他命屬下搶來許多民女供他享樂,膽敢反抗的一律格殺。

反正現在餘姚城中發生了什麼都是他說了算,他也好體驗一把做皇帝的快感!

……

……

雙嶼。

鄭成功這幾日的心情還算不錯。

從餘姚遷來的百姓已經適應了島上的生活。

鄭成功命人給他們每戶都分了屋舍以及基本的口糧。

至於田畝大多已經荒蕪需要重新開墾。

有些百姓選擇打漁,這倒也是個法子。

只不過站在鄭成功的角度更希望百姓們能夠種植糧食。

雖然現在明軍的糧食還夠吃個一年,但一切都要從長遠計。

多存些總是好的。

島上現在的百姓已經有了幾千,雖然還沒有到鄭成功理想中的狀態,但趨勢是好的。

這個給了鄭成功很大的啟發。

他決定今後多進攻沿海的一些城池。

目的不是為了長期佔據這些城池,而是將百姓帶回島上。

百姓才是立身之本啊。

有了充足的百姓便有了各種可能性,鄭成功對未來越來越有信心了。

更讓他感到高興的是,他派去扶桑接洽的信使已經折返回來了。

當地一些與鄭氏交好的大名皆表示願意與明軍合作。

火器自不必說,糧食也好商量。

只要鄭成功能夠把一些大明和西洋的貨物運送到他們那裡售賣。

對此鄭成功自然不會拒絕。

無非是分出一小部分船隻行商罷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