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百姓聽到吳三桂軍來了,紛紛嚇得躲進深山裡避難。
這種提心弔膽的日子真是沒法過了。
吳三桂卻沒有收手的意思,率部如同蝗蟲一般掃蕩過去。
你洪承疇不是不給老子提供糧草嗎?
好!那老子自己去搶!
什麼時候老子覺得搶夠了,老子再去進攻雲南!
……
……
吳三桂在貴陽府鬧出了這麼大的動靜,洪承疇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事實上,他一直在冷眼旁觀。
之所以沒有出手阻止,是因為洪承疇不想弄得兵戎相見。
雖然他和吳三桂互相看不慣對方,但至少還要維持最起碼的面子。
沒有人比洪承疇更清楚吳三桂這支軍隊意味着什麼。
哪怕吳三桂只是在此時進攻雲南,對清廷來說也是極好的。
如今永曆雖然把行都遷到四川,可昆明畢竟作為行在數載,根基還在。
洪承疇想要看看面對吳三桂這條惡狗的圍攻,永曆會怎麼辦。
當然,圍魏救趙不一定有用,若是永曆壯士斷腕,一心要拿下湖廣洪承疇還真沒有什麼辦法。
只能指望北上增援的鰲拜能夠拖住永曆了。
其實戰局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是洪承疇萬萬沒想到的。
原本他覺得最多只需要兩三年就能徹底推平殘明。
但永曆卻似突然換了個人似的,不再懦弱無能而是數次親征,把明軍的士氣又提了起來。
士氣這個東西說來也奇怪。
明明兵還是那些兵,將還是那些將,可你就是能夠明顯的感覺到明軍身上發生的變化。
那種由內自外散發出的自信讓洪承疇不禁懷疑誰才是佔據優勢的那一方。
便說明軍突然攻打湖廣,有誰會想到在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明軍會鋌而走險的賭這一次?
至少洪承疇認為若是換了他,他是不會這麼做的。
不過現在局勢也沒有到失控的地步。
只要吳三桂能夠拿下昆明,形勢就不算太壞。
湖廣是四戰之地,即便明軍拿下也很難守。
做這個交換對清軍來說並不虧。
就是朝廷那邊得想辦法安撫一下。
順治皇帝年少輕狂,最是受不了面子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