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周培公和胡全才來說,這是一場不能輸的戰爭!
“調兵來,快調兵來!”
如今胡全才還在補覺,周培公必須撐起整個戰局。
他在城東、城南之間來回奔波,整個人都快要癱了。
他現在全靠一口氣在支撐,守住!便是為了自己也得守住武昌!
這些清兵也漸漸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紛紛強自撐起精神來,儘力守城。
但不得不說,精神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
哪怕他們強自撐起,仍然不足平時戰力的一半。
明軍趁機攻上城頭,奮力砍殺算是暫時站住了腳。
周培公瞬時慌了。
在巴陵時便是讓明軍登上了城頭。
起初只有幾十人,後來變成了幾百人,上千人。
人數越來越多,清軍漸漸抵擋不了,便是潰敗了。
眼瞅着歷史就要重演,周培公怎能不慌?
“快,快去叫總督大人起來!”
胡全才也折騰了一夜。
原本周培公是不想這麼早把他叫起來的。
但現在已經火燒眉毛了,只能這麼辦了。
“遵命!”
……
……
城東方面,虎賁軍也開始了猛攻。
在火炮的掩護下,虎賁軍的將士們紛紛迅捷的攀上梯子。
清軍被壓的喘不過氣,哪裡有工夫去彈壓攀爬的明軍,只乞求着炮彈不要落在他們的身邊。
明軍炮兵和先鋒步兵的配合十分默契,這也是練了許久才有的效果。
朱由榔強調各軍營之間要充分信任,只有做到了這點才能冒着炮火攀爬城牆。
相較而言虎賁軍的將士們比李定國的部下幸運多了。
這倒不是朱由榔偏心,而是很正常的選擇。
普魯士槍炮就這麼多,肯定是緊着嫡系虎賁軍用。
換做任何一個人都會這麼選擇。
至於是誰先攻破清軍防線朱由榔倒是不會太過計較。
在他看來只要破了武昌城就是好的。
等到第一波虎賁軍的士兵快爬到城頭時,炮兵營的軍官便下令停止放炮。
這是為了避免誤傷到友軍。
清軍們顯然也反應了過來,紛紛從地上爬起來朝垛口處殺去。
“擋住明賊,不能讓他們在城頭站穩腳跟,把他們趕下城去!”
第一個站上城頭的是趙旭,作為虎賁軍中最出挑的年輕將領,趙旭深得天子器重。
從一個大頭兵一路提拔為游擊將軍,趙旭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