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頁(1 / 2)

“靖南王說的這些洪某都知道,可這和李定國是下一個孫可望有什麼關係?”

“很簡單,如果李定國不想做孫可望亦或是曹操,為什麼在救下永曆之後又把永曆接到了雲南?要知道雲南可是李定國的地盤,他不想繼續待在貴州就是不想受孫可望的干擾,亦或者說他是希望能夠更好的獨自控制永曆。”

耿繼茂深吸了一口氣繼而接道:“本王把話說得更明白一些,之所以後來孫可望和李定國爆發矛盾,不是因為李定國忠君愛國,而是因為他不想孫可望搶走屬於他的東西。”

張朝璘悠悠然道:“聽靖南王的意思是斷定殘明君臣貌合神離了。”

“然也!”

耿繼茂毫不猶豫地說道:“各位可以換位思考一下。殘明能夠走到今天,奪得湖廣和永曆有什麼關係?如果不是李定國力挽狂瀾,永曆已經身首異處了。這樣一個皇帝就是個擺設。如果本王沒猜錯的話,李定國就是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殘明並不是曹魏,他的實力不允許他做到這些。”

耿繼茂生怕眾人誤會,連忙補上了一句。

“還有一點諸位想過沒有。如果他們君臣二人真的互相信任,永曆為什麼還要自己組建一隻軍隊?據本王所知,錦衣衛才是明帝的親軍吧?既然已經有了親軍,為何又要搞一隻虎賁軍出來?說到底不就是對李定國不信任嗎?”

洪承疇搖了搖頭道:“這說不通啊。如果永曆真的不信任李定國他又能信任誰呢?”

“李定國當然是目前永曆最能依靠之人。不過除了李定國永曆還是有些別的選擇的。”

耿繼茂咽了口吐沫道:“譬如說東邊的鄭成功、張煌言。此二人不是已經拿下南京和浙江北部了嗎?”

“亦或者是夔東十三家。這些人雖然是闖賊餘孽,但現在永曆也顧不得這許多了。反正崇禎又不是他的血親皇考,二人就是個堂兄弟罷了,甚至都沒見過面,有啥感情可言。闖賊逼死崇禎他最多意思意思掉點眼淚就是了,根本不會多麼上心。”

耿繼茂一番“高談闊論”說的洪承疇也有些動搖,莫非真是如此。

“所以本王覺得猛攻虎賁軍是個突破口。”

耿繼茂十分得意道:“首先虎賁軍組建不久,肯定作戰力很差。這一點想必諸位領過兵都應該清楚。要想組建一隻強軍,需要足夠長的時間。多則七八年,少則三五年。如今不過兩年,虎賁軍憑什麼能夠獨當一面?柿子要撿軟的捏,我們猛攻虎賁軍最容易得手。”

張朝璘也讚歎道:“不錯,而且如此一來李定國的抉擇也會很為難。若是不救吧難免會被人說閑話,說他是有意看到天子親軍折損。若是救吧,既有的安排也會被打亂。”

“張巡撫所說不錯,本王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耿繼茂十分得意道:“李定國雖然勇猛,但也是雙拳難敵四手吧?永曆那個廢物若是不扯後腿還好。若是扯了後腿,李定國便是神兵天將附體又能如何?”

可以說耿繼茂這就是從盤外招的角度着眼了。

但有些事情也是沒有辦法的,畢竟你正面打不過或者很難打。只能寄希望於攻心,擾亂敵軍的布置。

從這個角度看倒也沒有什麼毛病。

“洪經略,下官覺得真的可以一試。”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