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頁(1 / 2)

以虎賁軍、李定國嫡係為代表的明軍在炮火的掩護下向前挺進。

明軍和清軍的陣地之間有一片中心地帶算是緩衝區。

要想進軍這一片區域是必須奪下來的。

工兵營救擔負起搭建臨時掩體的任務。

他們將一些沙袋搬到了空地上然後迅速的疊了起來。

“加把勁,再快些!”

“對不要停,加把勁!”

“這塊落的再厚一些,不然韃子的鳥銃都能把它射穿!”

工兵營的士兵雖然不直接參与殺敵,但他們的任務也很重要,這直接決定了明軍戰兵受傷的比重。

與之類似的還有醫療兵。

雖然明軍已經將防禦措施做到了極致,仍然免不了有士兵被炮火炸傷。

這就需要醫療兵及時救治。

未必需要把炸裂的炮彈碎片從傷員身體里取出來,但一定得及時止血。

若是失血過多便是神仙也難救。

對那些傷勢較重的士兵,醫療兵會在簡單的處理后迅速運往後方。

那裡有更好的醫療條件,傷員們有更大可能存活下來。

一名虎賁軍士兵的肩膀被鳥銃射中,鮮血順着肩胛流了出來染紅了衣衫和罩甲。

“疼死我了!給我個痛快吧!”

這士兵以為他傷到了要害,沒有幾天的活頭了,遂苦苦央求道。

“兄弟你說啥呢,你這不過是皮肉傷,好好養一養就又生龍活虎了!”

“我還能活命?”

“我先幫你止血,之後帶你到後方治傷,你千萬別想多!”

朱由榔在創立醫療兵的時候不僅要求他們救治傷員的身體,還要求醫療兵在救治過程中積極鼓勵傷員,讓他們有信心渡過艱難的階段。

有些時候傷員往往是被自己嚇死的。

只要有信心很多時候即便是重傷號也能活下來。

在槍林彈雨中醫療兵就像飛奔的野兔。

他們抬着傷員在前線和後方穿梭,爭分奪秒力求救治每一名傷員。

這種不拋棄不放棄的態度也使得戰兵們可以沒有後顧之憂的投入到戰鬥之中。

緩衝區壘起的沙袋越來越多,明軍佔據的區域也越來越大。

清軍的炮火從來沒有停下來過,但明軍將士們絲毫沒有畏懼。

一枚鉛彈划著一名虎賁軍士兵的額頭擦了過去。

鮮血順着額頭淌了下來,他卻是冷笑一聲擦了擦血漬繼續從沙袋搭起的臨時掩體中射擊。

“狗韃子,大明將士絕不為奴!漢家兒郎絕不為奴!去死吧!”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