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初主政時,也沒有考慮過開倉賑濟。
當然那時候情況不太一樣,他只控制了南京、鎮江等地。
靠的是府庫中的存糧。
若是糧食發完了士兵便沒得吃。
但現在天子可以從湖廣、江西調集糧食,情況就好的多了。
不過鄭成功還是很佩服天子,這份心胸真是富有四海者才能擁有的。
這是真正的王者。
“可以把朕列的防疫要點摘出來抄在小冊子上,然後再分發給百姓們。防疫靠的是每一個人,若是只有朝廷只有朕和諸位愛卿在努力,恐怕效果也不會太好。”
朱由榔很注重培養百姓的習慣,習慣養成許多棘手的問題都能較好的解決。
“陛下臣還有一事想要請示。”
張煌言思考了良久還是決定發聲:“如果災民大量擁入南京城,該如何做?”
就目前旱情來看,短時間內災民只會越來越多。
災民討不到飯吃一般都會來大城。
南京的災民只會越來越多。
南京雖然很大,但人口也很稠密。
湧入十幾萬災民或許還能接受,幾十萬呢?上百萬呢?
真的不會出問題嗎?
張煌言雖然是兵部尚書,但心思極為細膩,操着戶部的心。
承載力是個很大的問題。
不光光是糧食和水,還有其他資源。
一旦城中資源無法滿足要求,就會發生崩潰的現象。
朱由榔身為天子當然要考慮好得失。賑濟災民可以得人心,但也存在發生不可控事件的可能。
若是再被有心人煽動,後果實在是不堪設想。
而且如果湧入城中的災民數量過多也不利於防疫。
他仔細想了很久隨後沉聲道:“二十萬,便以二十萬為限。如果超過了這個數量,那還是把災民安置在城外吧。可以幫他們搭好帳篷,也算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然後在城外設立賑濟點。一日兩餐,就像城內一樣。”
這已經是朱由榔思來想去能夠想到的最好方法了。
“陛下聖明!”
聽到這裡張煌言長鬆了一口氣。
他還擔心天子會拒絕賑濟這些多出的災民。
若是那樣指不定會發生易子而食這類的慘劇。
百姓們苦啊,災年尤其如此。
張煌言實在不希望再看到百姓們活在苦難中了。
可他也明白賑濟只是一時的,要想真正的讓百姓們脫困還得朝廷強大起來先北伐中原擊潰東虜,才能把最好的資源給到百姓。
南方的百姓是百姓,北方的又何嘗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