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頁(1 / 2)

夔東諸家是好不容易才取得了天子的信任,李來亨可不希望把事情搞砸。

好在事實證明是他想多了。

鳳陽綠營兵弱到不堪一擊,完全和湖廣、江西的綠營兵沒法比。

這也可能是清軍的士氣已經被打沒了吧。

畢竟連五省經略洪承疇都被明軍抓到處死,鳳陽的清軍多半也知道自己守不住多久,無非是有一天混一天罷了。

李來亨拿下鳳陽后留下了兩萬人駐守。

這看似有些託大,但在他看來目前能夠主動出擊的清軍幾乎沒有。

唯一的威脅來自淮安。

可淮揚自古是一體的,雙方是唇亡齒寒的關係。

如果淮安的清軍出動攻打鳳陽,那萬一應天府明軍主力打杭州怎麼辦?

所以淮安的清軍也是不敢輕動的。

李來亨決定抓住清兵們的這個心理,抓緊時間集中兵力拿下廬州府。

鳳陽廬州二府加在一起足有南直隸地盤的三成,拿下之後不管是氣勢上還是實力上明軍都會有極大的加強。

劉興明通過這一戰打出了信心,一直嚷嚷着讓李來亨派他做先鋒。

李來亨確實有這個想法,但顧及到劉體純的看法只能作罷。

還是大軍穩步推進比較穩妥。

大軍剛剛越過邊界進入廬州府,便發現了極為奇怪的一幕。

只見百姓成群結隊的往南京的方向轉移,李來亨派人前去一打聽才知道廬州府旱災極為嚴重。

這些百姓都是實在在當地活不下去了,才想要去南京討口飯吃。

他們聽說只要是災民去到南京都會被明廷賑濟,雖然不見得能夠吃飽但保證不被餓死還是可以做到的。

在亂世哪裡有那麼多的要求,能夠活命對他們來說就是很不容易的了。

李來亨心情頓時很是沉重。

這場大災不知道要持續多久啊。

天災加上人禍,最苦的還是百姓。

李來亨沒有多餘的糧食分給這些災民,只能命令軍隊繼續南下。

對他來說越快拿下廬州,才能越快開倉賑濟。

廬州雖然距離應天府不遠,但這些百姓缺衣少食,要靠雙腿走到南京也太難了。

“傳我將令,加快行軍速度,務必要在天黑之前抵達廬州府城外。”

……

……

聽聞明軍拿下鳳陽之後,廬州知府程逾元便像熱鍋上的螞蟻,急的團團轉。

廬州北部是鳳陽,南部是安慶。

如今像個肉夾饃一樣被夾在中間別提有多難受了。

廬州的東邊是和州,也在明軍的控制之中,唯一能轉移的就是向下。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