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忠第一時間派人給成都方面送信求援,同時緊急組織人手準備守城事宜。
保寧府是成都的一個重要屏障,絕對不容有失。
要說李國英可謂是四川明軍的老對手了。此人陰狠毒辣,手段殘忍,為了達到目的什麼事情都做的出來。
他憋了這麼久,終於憋出了一肚子的壞水。
不得不說李國英選擇的進攻四川的時機很完美,恰恰是在太子和文閣老離開四川之後。
天子和晉王東征時幾乎帶走了大部分主力。
太子和皇族東遷又帶走了幾千錦衣衛。
如今整個四川的駐軍加在一起也不過幾萬人,十分捉襟見肘。
李國英若是吃了秤砣鐵了心就要拿下四川,那真的有一場硬仗要打了。
歸根到底還是漢中的位置太關鍵了。
方眼歷史,歷來是誰控制了漢中誰就佔據了主動。
如今漢中在清軍手中,他們便進可攻退可守。
明軍則只能被動防禦,而且不知道清軍什麼時候會突然殺出。
這種感覺實在是太難受了。
這次李國英入寇就是這樣。之前幾乎沒有任何的示警。直到清軍進入保寧境內,斥候才發出報告。
馬忠心裡將李國英的祖宗十八代罵了個遍,但還是得親自去視察城頭防務。
要是保寧城有失,鞏昌王還不得把他的腦袋砍了。
“都把石塊滾木搬上來,仔細着點。韃子若是來了,這些就是救命的傢伙事。”
馬忠厲聲下令道。
在他看來清軍是一定要拿下保寧的。
沒有保寧這個橋頭堡,清軍就是無根浮萍,立不住腳的。
繞過保寧去打成都?這絕對是找死的行為。
孤軍深入是兵家大忌,沒有接應點的情況下很容易被包餃子一波吃掉。
李國英又不是蠢材,這個道理還是應該懂的。
所以不論從哪個角度看李國英都會儘力拿下保寧,再以保寧為中轉站和補給點進一步向成都方向挺進。
對明軍來說保寧也是絕對不容有失的。
所以馬忠才會去向成都求援。
只要成都多派一些軍隊來,守住了保寧那樣成都也不會有危險。
但如果保寧守不住,成都怕是也懸了。
馬忠最擔心的是吳三桂在這個時候也派兵北上攻打建昌。
建昌如今的兵力怕是一萬都沒有。
若是只應付李國英明軍勉強還能扛得住,再加上一個吳三桂,就真的頂不住了。
好在吳三桂眼下已經和清廷翻了臉,跟李國英之間應該是不會有什麼聯繫的吧?
馬忠搖了搖頭不再去想。
即便吳三桂真的要北上進攻四川也不是他能管得了的。